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淡水无香文集最新章节!
“细雨霏霏,啄泥的春燕是否叩响你的门楣,踩着我无尽的思念,传递世事的泥泞与沧桑”2006年9月10日,我在自己的红字小笺上工整地写上这段文字,聊以悼念我的恩师——周凤鸣。
每一个教师节,我总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心情无端地空落与惆怅,总想写点什么,笔端却沉重地喘息、凝噎,无法成文。
1997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周老师逝去的噩耗,年过花甲的周老师死于肝癌,当我得知时,已经与他诀别。
对于周老师生前的病痛,我一无所知。直到后来我看到周忆姐姐(周老师的女儿)的几篇专题访谈录,才知晓一二。
她这样描述弥留之际的父亲:“最后的时间我回去看他,已经无力回天了。我去见他,他在一个墙皮削落的病房中,整个人都缩成了一团,他脸上的黄疸也在扩散,他的舌头也已经在烂,我看了几乎要崩溃我无法救他,只能看着他走,他看到我流泪,示意叫我过去,他抱着我,他的拥抱让我一辈子都不能忘,他像在抓一棵救命稻草”看完,我的眼泪奔涌而出。
周忆姐姐说她心里永远装着一个“书生”父亲。父亲治学严谨,为人热情,短短的几个字也正是我对周老师的概括。
最后一次见周老师应该是在1995年的一个周末。
那一天,我从学校径直赶到周老师家。轻轻敲门,师母周之娜老师开门见我,高兴得眉目都有拧成了一个疙瘩,赶忙往里喊:“老周,你看谁来啦?”周老师急急忙忙从书房出来,看见我也分外高兴。师母拉我在一旁坐下,嘘寒问暖,相比较师母的爽朗健谈,周老师显得有些内向,他是那种严谨的文人,所有的深刻都跃然在纸上。
一会儿,到了午饭时间,周老师热情地邀我吃饭。他给我盛饭,拿筷子,转身又去厨房揣来他亲手做的炒蛋放在我面前:“吃,惠芳,只是个便饭,这个是老师专门为你做的。”我有些受宠若惊。周老师一边吃一边看着我,那种深刻的慈爱之情霎那间触碰了我,在内心最柔软处久久震荡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那一次却成了我和周老师的永别!
最后第二次见周老师是在德清一中高考考场的门口。
1994年7月7日,骄阳似火。
我从考场内走出,无精打采,因为第一场语文考试就打了败仗,昏昏沉沉地没有分配好时间,作文在短时间内仓促收笔,大头小尾,心情真是糟透了!忽然听见有人在叫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周老师!我当时的冲动,只是想哭。70高龄的周老师在烈日下不停地挥汗,大滴大滴的汗顺着花白的两鬓流下。“惠芳,还好吧?我问过了,这次考的是记叙文,你应该是得心应手的。”我不忍让他失望,咧咧嘴朝他笑周老师笑了,很舒心的样子,我的眼圈突然红了,急急地与他挥手道别。
高考放榜的第一天,周老师打电话给我报喜,但最终还是批评了我:你的长项——语文没考好啊!我很内疚,有些无言以对。
人生有很多的十字路口,如果每个路口的抉择都是一次重生,那么周老师就是那个让我重生的人。
遇见周老师是在1993年。在经历了黑色七月之后,我走进了周老师创办的
“文苑”高复班,走进了他的课堂。
周老师是大学副教授,教古典文学。记得在第一堂语文课上,他介绍了自己,自我解嘲地把“副”字说得重重的,还刻意在黑板上写上“professor”写得非常流利,这让我突然对他心生几分敬佩。
我清楚地记得,周老师讲解饮酒那首诗时神情,他特别喜欢陶渊明那种心静致远的超脱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以及那种对世俗的嫉恨与偏执。到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其中的原由在于他年轻时的那段坎坷的人生经历。
他出生在建德的一个雇农家庭,十一二岁就离开了家,去县城很远的地方念私塾,后来上了徽州师范学校。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周老师被关过牛棚,做过苦力,那是因为他喜欢在一些不恰当的时候讲一些真话。
周老师不拘言笑,但他非常喜欢我。我长得娇小,座位紧挨着讲台,也许由于距离的原因,对于课文的理解,我们总有那种默契的交流。在我的作文本上,有的是周老师无数的圈圈点点的批改和细致的评语,他的评语从不停留在文字逗点上,更多涉及的是谋篇布局。修改后的作文,周老师总是让我在课堂上朗读,他往往会因为我精确地应用一个词语或一段诗句而欣喜无比。他让我感觉:他传递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力量。
周老师一再地给予我鼓励,肯定我在文字上的天赋。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他讲过的话:“我们的芳是小才女,我要告诉你:无论今后你选择了什么,千万不要放下手中的笔!”为了这句话,为了这个没有实现的梦,我一直都在愧疚,一直都在自己的路上停停走走。
而今,周老师走了,在那个秋天,走过了四季,走完了人生。我们的成长与他的逝去有着如此鲜明的此消彼长的对照,像是每个季节的接力与一次次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