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花朵在泪水的浇灌下成长

带刺儿黄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带刺儿黄瓜文集最新章节!

      我是在泪光中读完教师节申请倒闭的打工子弟学校(2007。9。14中国青年报)这篇报道的。

    在欢度教师节的喜庆气氛中,同样都是孩子,同样都是老师,就因为他们是外来务工者的孩子,就因为他们是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市昌平区新龙学校),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却是在学校濒临倒闭的愁闷气氛中度过的。虽然最后事态有了转机(昌平区教委为学校垫付了10万元的租金),学校得以暂时留下,但其遭遇仍让人感到无以言表的辛酸。

    泪水!报道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是孩子眼中饱含的泪水,这泪水中有委屈、有无助、有无奈、有不平、也有抗争。城乡差别——这个本不该由孩子们承担的沉重话题,却实实在在地落在了他们稚嫩的肩上。在对这群孩子充满无限怜爱的同时,我越发担心在泪水的浇灌下,孩子的身心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在歧视、羞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要么在自卑中幽闭自我,自暴自弃,要么在默默的反抗中孕育复仇的种子。“二等”公民的心态,会让这些孩子们认为“这是属于别人的城市”寄人篱下的意识在无形中让他们与城市产生了隔阂,即便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他们也无法真正融入其中。他们缺乏基本归属感和安全感,更谈不上什么责任和使命。

    看过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人,大概不会忘记30名打工子弟表演的一个节目——心里话。这个由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学生表演的诗朗诵,成为晚会上最感人的节目。“要问我是谁/过去,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话。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呀呀”这真实的道白,说明打工子弟的身份,已在孩子的心里投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简陋的硬件,居无定所的环境让打工子弟对城里孩子心生艳羡的同时,似乎也激发了他们的自强自立——“但是,我们作业工整/我们的成绩不差!/要问此刻我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是妈妈把城市的道路越扫越宽/因为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

    纵然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说,但缺少了制度的保障,缺少了政府、社会的关注,仅靠热心人的奉献和精神上的自励,这些打工子弟又能走多远呢?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口号。然而,当这两项交叉叠加在打工子弟身上时,便会让人感到一股揪心的痛。

    即便备受城市冷落,但与大量的“留守儿童”相比,这些能跟父母一起进城的孩子毕竟还是幸运的。在广大的农村,许多孩子被进城务工的父母遗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管。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外出务工人员近1。2亿,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2200万。在最需要父母宠爱的年龄,他们却与父母天各一方,无缘享受这一看似普通却又弥足珍贵的亲情。

    中国青年报在2006年5月29日曾刊发题为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文章,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深度报道。这是一个庞大而无助的群体,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心理压力。他们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并且诱发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据调查,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在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抛洒汗水和青春的同时,他们的孩子不应该成为这一进程的牺牲品。孩子代表着未来和希望,任何人都无法忽略这几千万孩子的成长和成才。不管是留守还是进城,他们“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在城里孩子尽享阳光和雨露的时候,他们绝不应该在泪水的浇灌下艰难成长!(200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