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解说的生命

党玉才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党玉才文集最新章节!

    由于年前忙着找工作,对于母校的发展关心甚少,心里总感觉有点什么要说而没有说。翻看诗集,孤芳自赏着自己的拙笔,心里却有另一番滋味。被我编辑在手中的稻草一辑中的英雄不问出处毅然飘着本有的书香“我把羡慕深深的在心里埋藏/向你学习做别人的偶像”“要知道,我也有你一般的阳光,一般的脊梁/不要再有理由,不要再次张望/我想你就是我的榜样”这些句子我毅然记得。我毅然能感觉昨天还在眼前。英雄不问出处写的是07年元月发生在长江江边的一段感人故事,主人公是母校的学长赵传宇,他在江边救人不留名后被张水平及其家人苦寻答谢才得以见光一事传为佳话,并在07年度感动了全国。87岁高龄的著名作家魏巍在给赵传宇的信中写道:“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

    “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我们从作家巍巍给赵传宇的回信中也能看到这一点。雷锋虽然与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雷锋精神是不分时代的。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当我们在紧急的时候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是内心的一种深度呼唤。但我们并没有对自己处于这样的境地感到烦恼。英雄当自以为使,小人当自以是。我为我们的英雄而鼓掌,我为我们是英雄而喝彩,我们在乎的就是这种心灵的自然表露,而不是一层薄纱下虚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就是圈子之解“圈子”现在越来越多的被企事业单位所研究,我却没有发现他们的“圈子”造就了多少“英雄”也没有发现他们的产业链中有那些可以称为“英雄”的“英雄”但我从母校看到了。长江大学,矗立在长江边上的一所不起眼的高校,矗立在江汉平原腹地的一所年轻的高校,没有北大燕园中博雅塔的神韵,没有清华校园中有“近春园荒岛”之称的荷塘,也没有武汉大学校园中三月樱花的烂漫,但她是世纪之初的新生儿,她是在我们苦寻求学之路上的一个凉亭,她以自己的胸怀容纳了被名校筛下的石砾,她不以朱墨类聚,不以朱墨施教,我们的激情和她一样在长江边燃烧,江水分布于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热血在我们生活的热土自由绽放。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独特的培养模式真正地诠释着什么是“有教无类”

    当学习的先师孔子热潮在全球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长江大学已经行之先前“长江大学,经久弥新;培育大志,崇尚创新。”是“长大长新”的校训得以最好的释义。石油、农学、教育和医学等各个学科在“长大长新”的指引下形成了各种圈子。这些圈子遍布各地。曾几时,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有校友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以温暖,我靠着这积极向上的圈子,上进、努力,直至现在有幸成为某一个圈子中的一员。

    有人把圈子情结说成是圈子文化,在圈子形成之初就已经被各个成员所定义。其实说的并无道理,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要立足图发展,没有企业文化是不成的,试想“圈子”的稳定持久不就是所谓的“文化”根基吗?

    同样在长江边,同是落水者,同为长大人,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解说着自己的灵魂。呼救不需要理由,施救也没有理由,这是长大人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生活”2009年的10月,长大人用“圈子”的灵魂和行为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人链”美图,他们出生的时代已不是什么代表,我们没有必要用简单的一个时代符号来概述他们的精神,但他们身上有青春的符号,有梦想的图纸,有希望的音律,和我们生活在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拥有的东西一模一样。他们只不过是以自己的行为向世人诉述着“圈子文化”拿自己的牺牲分解着“今日我因您而骄傲,明天您因我的自豪”的追梦誓言。

    暂且不去论说“只捞死尸,不救活人”的那类为生存盗取佛祖香钱的打捞队,暂且不去论说那些以各种理由拖延施救时间的组织,那是他们的“圈子”他们可以有他们的“圈子文化”要相信那样的“圈子”在河水的冲刷中早晚会缩水直至消失,不必穷追不舍。对于此,我们可以不理,我们可以不屑,做好本我是最难得。

    这个时候巍巍老先生在世的话,我想他也会痛笔疾书,信送天下,告诉世人我们要向英雄学习的不是在英雄的名字前或是名字后加一个定语,不论是逝者还是幸存者,而是做个向张多平老人及其家人那样懂得感激。感激父母,感激亲人,感激朋友,感激从左肩膀走过的每一个陌生人,用脉动的心去实践“谢谢”

    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有很多人对“人梯”救人产生质疑,说是校方管理露洞中一次偶发的一个事故所产生的一个美丽的精神火花。不要管这些,我们要冷静的想一想,赵传宇是假的吗?长江是假的吗?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人死了,心痛了,标杆精神竖起来了。总比本来可以说声“对不起”却被“没什么大不了”的心态之类的可卑之人可赞的多吧,总比可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却被揪着不放的可笑之人强的多吧,总比花时间拿着血刀去解剖事实的无聊之人要可赞的多吧。总之,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为你身边的人付出了什么?相对那些用名誉或生命担当起来的付出,那一个值得颂扬?那一个值得标榜?

    很多人靠“圈子”步入的“皇宫”却在第二天进的“天牢”我们的生活不就是一圈一圈的吗?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智慧,是历史赋予我们担当的灵魂。我们感激所有的人,我们只有向进的激情和感激。

    我想“感恩”之心是新时期最缺的一种东西,不论在哪里都疾呼难耐的一种东西,而长江大学这个圈子恰恰能给予这些。

    什么是感恩之心?我认为就是责任的担当之心,是在物质不以为所缺的时代而表露出来的人性缺失。物以类聚,人以群居。我们所唾弃的地方正是我们所生存的地方,没有谁是谁的冤家,只有谁是谁的香客,身为其中圈子的一员,都必需要一起参与构建自己的“圈子文化”圈子大了,我们的梦也就实现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当我们的圈子变成了企业,变成了国家,我想我们夜里不用关门都睡得很安逸很舒适。我们都是成了圈子里一个兵,圈子里的一个将,兵也好,将也罢,都是英雄,何愁乎?何怨呼?人人是都是巍巍老先生笔下的雷锋,不论我们身处何地,处处就能看到雷锋的身影,人人都是这身影中一个元素,这样和谐的国家,这样一个高尚的国家,又有谁愤之?孔子也不用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