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来自绥芬河的好消息

王鹏骄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共和国战疫最新章节!

    丁一针胜利凯旋,我们相约在一家小饭馆与国同庆。

    他给我带来了厚礼,一百多份病例资料,是这期间我断断续续采访的详细母本。

    除了面聊了武汉和黄石抗疫一线的情况之外,还聊到了一些关于黑龙江绥芬河疫情的最新消息,毕竟邱海波教授和杨毅教授依然驰援镇守在那里指导救治。

    3月21日,绥芬河市开始实行回国人员入境就地集中隔离的管控措施,至4月8日,经绥芬河口岸入境共计2497人,覆盖了除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外的30个省市、区,其中境外输入病例达409例,占全国境外输入病例四分之一。黑龙江究竟能否将境外输入疫情风险拦阻在边境线,减轻其他省市的防控压力?不论是绥芬河口岸,还是牡丹江这座城市,这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5月12日,黑龙江交出了“零病亡”答卷。当天,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最后一批患者集体出院,至此, 409名输入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3月27日,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进入绥芬河,打破了绥芬河口岸的“零病例”纪录。

    “输入疫情刚来的时候,有点蒙”,绥芬河市常务副市长李兴国回忆,边境小城绥芬河常住人口才7万人,仅有15家宾馆939个房间。最初确定的收治医院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只有91间、300张床位;随后确定的定点医院牡丹江红旗医院,传染科只有20个床位。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现在看来真的很不可思议,短短时间内紧锣密鼓改造了4个医院,实现了“零病亡”。只用了6天,将一座办公大楼改造成拥有600张床位的绥芬河方舱医院;红旗医院改造,短短4天,1000张普通床位、130张重型病房床位全部就位,医护人员、家属总动员,就连国内的专家都竖大拇指,称赞改建速度可与武汉方舱的速度相媲美。

    与武汉相比,黑龙江口岸境外输入病例群体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是中青年居多、基础疾病较少,但是流动性大,被感染风险高;二是他们身处异国,离家时间长,长途奔波回国,机体抵抗力弱;三是患者在境外感染并发病,导致疾病进展快,给临床治疗带来难度。当地管理部门快速整合全省的医疗资源,1100多名省内医护人员在绥芬河和牡丹江集结,围绕境外输入病例群体的特点,拿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比如强化心理抚慰,人文关怀,就是一个特别“药方”。省委省政府调集口罩90余万只、防护服16万套、护目镜5.1万副等防疫物资,有力保障了绥芬河口岸输入疫情防控需要。一名辽宁籍重型患者在红旗医院治疗恢复过程中,医护人员教她唱歌、跳舞,在歌声中,这名患者终于找回了家的感觉,身体恢复很快。吉林籍患者张某,病情危重,入院时呼吸困难,生命体征几度报警,即便上无创呼吸机,氧合指数仍旧上不来。医护团队冒着感染风险,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又采取CRRT连续体外血液净化治疗,病情终于逐渐好转。张某说:“那一周是漫长的,医生和护士围着我,眼睛一直盯着监护仪,才救回我这条命。”

    国家队的支持,对控制疫情及“零病亡”的战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月21日早晨5:30,中国CDC传染病所移动P3实验室团队一行14人从北京奔赴牡丹江,援助牡丹江市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4月22日17点58分,中国CDC传染病所移动P3实验室车队抵达牡丹江市康安医院。移动P3实验室曾在武汉一线连续奋战55天。红旗医院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共收治39例重型危重型患者,其中7例危重型患者,国家级专家组来时就确定了零病亡、零感染两个目标。

    国家卫健委新冠防控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疾病控制处处长李六亿从湖北直接来到牡丹江绥芬河后,现场培训医务人员1100多人,线上培训2万余人,督导7家医院,参与3家医院的改造设计。4月29日李六亿战“疫”整整100天,当天20时她回到驻地。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三位黑龙江院感防控专家手捧鲜花、蛋糕,唱起《心甘情愿》迎接她。“重症八仙”之一康焰,在一名危重型患者转院前,一条条梳理转运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随车全程指导。一名广东籍重型患者说:“有这么高水平的专家亲自上阵,还这么细心,我心里踏实了。”

    在这场绥芬河的抗疫之战中,各个行业的参与也是极为得力。最近,不少牡丹江人的朋友圈,被28个小视频先后刷屏。这些小视频的制作者,都是牡丹江人,来自服装、餐饮、旅游等行业。3月27日首名患者入境之前,牡丹江市已病例清零,绥芬河市还是零病例,居民生活逐渐恢复了常态,但是随着绥芬河口岸检出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市民平静的生活再一次被打破,本已复业的实体店,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上述28个小视频,记录了牡丹江人从3月21日到5月12日这50多天的战疫生活。其中一名从事服装业的年轻女店主在视频中讲述,她曾有三个服装店,受疫情影响,位于地下商场的服装店撤店关门了。闭店那一天,在店里工作3年多的售货员,拎着行李,站在店铺门口凝望了半天,久久不舍得离去。

    “当时看着售货员走,心里很难受,跟我干了3年多,每天早来晚走,特别能干,要不是赔钱挺不住了,我也舍不得闭店辞退她。”女店主说,销量难以支撑店铺运营,硬挺不是办法,她开始尝试直播卖衣服,“新的销售模式,肯定能带来一些新希望”。类似境遇的,还有餐饮店的老板们。老台门汤包总店,过去月收入10多万元,战疫期间月收入还不到1万。视频中记录,员工们跟店主说,“老板,让我们三班倒吧,少开点工资,你能少点支出,咱们店得撑住。”“都是跟我们干了好多年的员工,最长的有十来年了,他们宁可挣少点,给店里减轻负担,这些孩子,这么有信心,我们这店必须得挺住。”说起自己员工的仗义劲,汤包店店主郑凤成和爱人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清零了,生意就能逐渐恢复正常,年底一定给员工包个大红包。”老板郑凤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