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明修栈道(四)

牂牁野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立隋最新章节!

    武关。屈突通站在城墙之上,冷冷的瞧着。

    就在昨日,从商南县居然来了五千士兵,带兵的将令叫做薛万均,一个让屈突通很熟悉的名字。在隋军攻下洛阳,尽有王世充的土地之后,这商南县也就落入了隋军之手,毕竟商南县在武关以东,大唐派兵驻守不是不可以,但是比起驻守武关来说,不仅军队多,花销大,而且也没有武关险要,不利于防守。因此,当初李渊就没有从武关出兵,攻打商南县。

    虽然隋军不多,但是屈突通显然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思。因此,这个时候他只是前来巡视一番,做出必要的安排。不过,依据探马来报,隋军扎下大营之后,并没有任何异动,似乎只是在营寨里吃喝玩乐。

    情况虽然诡异,但屈突通打定了主意,绝不出击,以免中了隋军的诡计。以少习山、笔架山的地势,隋军想要攻打有所准备的武关,还是很难。毕竟丹江要道上,武关跨道而建,东西两门最为重要,至于其他两个方向,却是群山、武关河环绕,要向攻打,非常的困难。

    屈突通虽然镇守武关不久,但他出身世家,知道武关只有这条要道,恒温入关,就是直接攻打武关。他相信,隋军不要说只有五千人,就算再多一万,也拿武关毫无办法。毕竟武关以东,有着足足十里长的坡路与吊桥岭相接,地势起伏非常大,面对齐心的唐军,根本拿不下武关。

    一连几日,屈突通没有主动出击,而薛万均似乎也没有主动出击,似乎他们来到此地,是为了观赏武关的险要,是来游玩的。屈突通有着疑惑的同时,就让士兵更加小心的戒备,小心隋军的偷袭。

    屈突通并不知道,薛万均在等待,等待着阮君明的消息。毕竟,以他五千人想要攻破武关,太不现实了。而仅凭阮君明的数千士兵,就更不现实了,因为按照计划,阮君明是要绕到武关的背后,想办法配合薛万均,夺下武关,同时还要分兵防备商洛的援兵。

    就在薛万均等待的时候,在连绵不断的流岭里,阮君明站在一个山峰之上,神色有些凝重。

    在半个月前,趁着各大势力的目光都集中在荆襄之际,阮君明带领的隋军是从菊谭县出发,到达了淅阳郡的丹水县之后,乘坐木筏沿着丹江,逆流而上,到达了武关河与银华河交汇的地方,就顺着武关河北上,准备寻找小路,攻打商洛。这一路上虽然有着艰辛,但总归是有路行走,如果能够顺利绕到武关背后,就可以伺机夺取武关,不过此刻,似乎已经走到了绝路。

    在阮君明看来,武关河、武关,从名字上看,就证明两者有着联系,而且据说武关河是从少习山北面流出,紧贴着南面的笔架山、白岩山,虽然看似可以继续乘船北上,但实际上,武关河将这几个山脉截断,根本没有登陆的地方。同时更因为连绵的山势,出现了一些瀑布,若是不高,还可以将小舟运送上去,但若是高了,又有着悬崖,就只能放弃了。

    无奈放弃了小舟的隋军,转而迈动大腿,朝着北方前行。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如三国邓艾一般,朝着目的地前行。

    可是谁又知道,行进到此,却是没有了路,只有这巨大的悬崖,根本无路可寻。

    阮君明的心中,非常的焦急。之所以绕路攻打武关,就是想着三路攻打长安。历史上,虽然武关比潼关较为容易攻破,但武关毕竟是雄关一座,通过密探传来的消息,更是知道唐军在武关驻有大军,守将正是一代名将屈突通!

    那屈突通虽然原本是隋臣,但是此刻,想必是没有心思再度投降隋军了吧!毕竟他的家人在长安。虽说当初屈突通想要杀他的儿子屈突寿,想要表达他对大隋的忠心,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投降唐军,还没有如尧君素一般,坚守节气,反而想去劝说尧君素,反被尧君素骂的满脸通红,羞愧而退。

    这样的人,想必会一心的坚守武关,因此,隋军若是正面攻打,恐怕会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一旦短时间内不能攻下武关,身在长安的李渊势必会派兵增援武关,从而陷入拉锯战,空耗国力。因此,突袭就是最好的办法了。毕竟杨浩虽然让兵器营造出了攻克潼关的物件,但此时用在武关却太难,因为武关两边的山脉,比起潼关更为广阔,不容易控制。

    看着士兵一脸的憔悴,军旗也胡乱的放在了地上,阮君明的心中就不是滋味,难道这一路的辛苦就要白费了吗?他的心中着实不甘啊!

    “诸位兄弟,该怎么办?”阮君明说着,此刻他的心中,有些困惑。他虽然想要继续深入,可是放眼看去,却是一处巨大的悬崖陡壁,虽然不至于光滑如镜,但也绝非人力可行。

    “将军,我等辛苦前来,只为立功,好不容易到了此地,虽然艰难,却不愿放弃!”有人说着,脸上虽然有疲倦神色,但一脸的倔强,看的出来,此人对功名,非常的在意。

    “对,将军,此地虽然不能下山,但回去在寻找寻找,或许还有其他路可以走!”也有人说着。

    这一支精兵,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不仅意志坚定,对功名更有着极度的渴望。

    阮君明听了,顿时就精神一振,说道:“诸位兄弟,既然都是一心一意想要寻找出路,那么我们一定要排除万难,找出前往武关的捷径!”

    “对,若是这样回去,岂不是让人讥笑让陛下失望?”一个士兵说着。

    “将军,此地广阔,就让兄弟们四处搜寻,看看有没有出路吧!”一名伍长说着。

    “好,诸位兄弟,一伍一伍的寻找,千万不要落单!”阮君明说着。这个地方虽然没有敌人,但身处山岭,树林也很多,谁知道有多少的野兽?这支隋军远来,虽然带足了干粮,但更多的时候,阮君明却是极度的节约,多是猎杀野猪、兔子等物,用来充饥。毕竟要走多久,谁也不知道,粮食能够多存一点,就更有着保障。

    “遵命!”众伍长应着,就带着士兵前去寻路,只留下阮君明带着一队的士兵,留守此地。

    在阮君明的焦急等待中,士卒们逐渐将消息传回,答案都是一样,根本找不到出去的路线。

    “唉,还是撤退吧!”阮君明的心中说着,在这个地方,因为没有人烟,他根本不知道到了那里,既然找不到路,留在这里,就是死路一条。

    就在阮君明想着的时候,突然有士兵跑来,脸上带着喜色,说道:“将军,我们寻到一个山中猎户!”

    “猎户?”阮君明的眼睛一亮,顿时就站了起来,说道:“在哪里?”

    “将军,这边请!”那名小卒说着。

    阮君明大步的跨上前,这时,就看见在几名士兵的拥簇下,一个猎人打扮的壮汉出现在眼前。

    “小人陆涛参见将军!”那猎人说着,口音有些奇怪,不过能听懂。

    “陆兄弟不必多礼!”阮君明说着,瞧着陆涛那身奇怪的装饰,就问道:“陆兄弟,你们在这里居住了多久了?”之所以如此问,是因为阮君明见过许多猎人,可是没有一个是他这般。

    “启禀将军,先祖为避永嘉之乱,率领族人入山中居住,如今已有十余代。”陆涛说着。

    阮君明就不由吃了一惊,这永嘉之乱乃是晋朝之时,那个时候,中原一片混乱,政权林立,就是晋王朝的首都,数次被蛮夷攻破,几年后晋琅玡王司马睿在建康登基称帝,开启了东晋,同时也开始了南北对峙,南方是宋齐梁陈,北方则是混乱不休,北魏一统之后,又逐渐分裂成为东西魏,并最终被宇文周、高齐代替,而之后,就是隋代周,统一天下了。

    想不到,这些人居然在这里生活了三百年!

    阮君明想了一想,就问道:“你可知如今是什么时候?”

    陆涛就说道:“小人知道,如今天下纷扰,却是唐据关中,隋据河北,王世充据中原,萧铣等人割据南方。”

    虽然说得略有差异,但阮君明的眼中却是一亮。很明显,此人的消息虽然不是很灵通,但知道,就意味着他与外界有着沟通。

    “我等便是隋军。”阮君明说着,抱拳说道:“陆兄弟,这天下本是大隋,后来天下动荡,我主崛起于河北,正欲扫平天下,还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

    陆涛听了,就说道:“唉,开皇年间,我等得知天下已经大统,也觉得居住此地,甚为不便,因此想着迁出,只是家族中长老争论不休,这才没有定下来,想不到数年之后,又是战乱。”声音中,有些惆怅,看来这山中的生活,并不见得好,但是比起战乱之时的白骨累累,却又好了许多。

    阮君明听了,就问道:“陆兄弟,从这里,可通往武关?”

    “武关?”陆涛就摇摇头,说道:“那小人就不知道了!”

    阮君明听了,心中就有些疑惑,问道:“那是通往何处?”

    陆涛回答道:“是少习!”

    阮君明听了,就有些疑惑,问道:“少习?”

    “正是,少习是一个小县。武关在他的东面!”那猎人看见阮君明不明白,就笑着解释,说道:“平时我们打了猎物,除了吃不完的,就拿到少习县去卖了,换取一些盐巴之类的生活必需品。”

    阮君明听了,就问道:“这少习县,有多大,可有唐军驻守?”

    陆涛听了,就摸着头,说道:“将军,少习县并不大,倒是有唐军驻守,究竟有多少人,小人却是不知道。”

    阮君明眉头轻轻一皱,就想着。

    “不过,似乎不多。”陆涛说着,又补充道。

    阮君明眉头舒开,暗想着,这少习县东有武关,西有商洛,驻守的唐军应该不多,只要稍作筹划,就能夺取!就说道:“陆兄弟,还麻烦你带我们去你们村子。”

    陆涛听了,神色就是一变,阮君明敲在眼中,就笑着说道:“你放心,我并没有恶意!”

    而此时,就在江陵。

    “轰!”大江之上,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声响,一块巨石砸在萧梁军的战舰之上,顿时就有一个大坑。

    文士弘的脸色凝重,隋军的船只不多,但战斗力非常的强悍,两军一交战,隋军远远的就利用投石车发射巨石,萧梁军的战舰太多,反而在这个时候,成为了靶子,让隋军轰击。隋军之所以来的这么迅速,跟萧梁江州总管盖彦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个家伙,居然不战而降,献出了所在的州县,这对于萧铣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个时候,萧铣才明白,当初李靖为何这般顺利的北上襄阳。这个时代,还没有演员,如果有,萧铣一定会给盖彦颁发一个大梁国最佳影帝。因为在李靖北上的时候,这厮居然一再上表,表示要攻击李靖,打击隋军的嚣张气焰,这才使得萧铣派出了一支偏师,前去攻打李靖,结果惨败而回。

    如今看来,这一切,就是巨大的阴谋。怪不得,那阚陵居然只带了十余艘战舰就敢攻打汉阳、武昌!原来居然是有着内应!真是可恨,为什么叛徒总是这么多呢?为什么他们的心中就没有浩然正气?

    萧铣的心中虽然有着悔恨,但已经是无济于事,只能是出动出击,准备歼灭隋军的战舰。毕竟在长江之上,萧梁军的战舰还是有着优势,尤其是数量,多的吓人,若是能一举将隋军的战舰击毁,这江陵守住的希望就更大了。

    可是,主动出击的萧铣没有料到,隋军的船只虽然不多,却有着投石机,居然在战舰之上,有着陆地上的攻城利器——投石机!

    萧铣只觉得神经有些错乱,而且,隋军真的在战舰之上蒙上了铁皮!以前是听说,现在是亲眼看见,这种震撼,就极为不同了。萧梁军刚刚做出发动攻击的摸样,隋军的投石机就将大块的巨石抛出,同时杂夹着的,还有极为恐怖的东西,一落到船上,就发出巨响,火星四溅,很快就将萧梁军的战舰给点燃。

    隋军在炸药包之中,还加入了油汁,因此是一爆炸就迅速的点燃了,萧梁军想要扑灭,却是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战舰上火起,不一会就吞没了船身。船上的萧梁士兵只能纷纷跳河,仗着水性尚佳,在长江之上尽展游泳健儿的身姿。

    不过一个时辰,萧铣就损失了至少二十艘的战舰,而隋军有三艘战舰负有轻伤,仅有一两艘战舰沉没,而沉没的战舰,还不是隋军蒙上了铁皮的战舰,却是江州盖彦的江州水师。这样的战果,是在是出乎萧铣的意外,知道隋军的战舰强大,可是没有想到居然强大到了这个地步,看这个样子,恐怕萧梁军赔光了老本,也不能消灭隋军的水师。

    就在萧铣迟疑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隋军却是退了回去,朝着东面缓缓而行,想必是向安兴一带驶去。在哪里,有水寨,可以供隋军停靠。毕竟在江陵,还有着萧梁军千余艘的战舰,毕竟隋军水师虽然厉害,但毕竟萧梁军数量太多,攻打不易。

    萧铣看着,气的直跳脚,可是又不能追击,只能是眼睁睁的瞧着隋军远去,带着愤恨的表情。

    萧铣并不知道,隋军今日前来,只是为了试探、扬威,李靖对攻打江陵虽然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但也得为大局考虑,在阮君明没有攻下武关之前,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李渊的注意。

    “陛下,隋军退走了!”文士弘说着,眼中的神色怪异。

    “哼,朕眼睛没有瞎!”萧铣说着,却是冷哼了一声,显然心中很不高兴。毕竟,长江上一战,自己损失了二十多艘的战舰而隋军居然只有一两艘,这个战果,可是一赔十,萧铣心中忧虑以后的战局,心中怎么会高兴。

    文士弘郁郁的闭嘴,心中叹息一声。

    就在这时,郑文秀却是匆匆的赶来,说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楚王,何故在此,你不是去了夷陵了吗?”萧铣瞧着,心中就吃了一惊,有着不妙的感觉。

    “陛下,夷陵已经被隋军攻陷,宋王,宋王他……”郑文秀说着,有些犹豫。

    “宋王他怎样了?”萧铣问着。

    “陛下,宋王他投效了隋军,如今隋军已经尽占夷陵,随时可以东出了!”郑文秀说着。

    “混蛋!”萧铣忍不住摔手,恶狠狠的骂道,夷陵的水师不少,加上盖彦的水师,虽然总体没有江陵的战舰多,但相比之下,却是隋军势力大增,萧梁军势力大减,要守江陵就更难了。

    “陛下,当阳叛变,隋军利用了当阳印绶,轻易的骗过了夷陵守军,进入了宋王府,从而将杨道生生擒,因此兵不血刃取了夷陵。微臣赶到的时候,隋军已经占领夷陵多时了!”郑文秀继续说着,将他所知道的事情,一一说出,却是让萧铣更是郁郁:“微臣兵少将寡,因此只能退回江陵,回报陛下!”

    萧铣听了,正要说话,这时,又是一人跑了过来,到了萧铣跟前,跪下说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萧铣瞧着这人,知道他是兵部的人,就问道:“是何等大事?”

    那人脸上有着惊慌,说道:“陛下,岭南传来消息,那李袭志、冯盎却是更换了旗帜,投效了隋军,如今正兴兵攻打零陵、桂阳两郡!”

    萧铣听了,手指一抖,这两个消息,无论哪一个,对他都有着打击,尤其是李袭志、冯盎反叛,他的后方就变得不稳起来,如今江陵有着大敌,他那里能够抽出兵马赶赴南方平定叛乱?要知道他为了避免大臣桀骜,一直在裁军、裁军、再裁军!除了江陵等地,其他的地方,常备军根本不多,那李袭志、冯盎又是将才,恐怕零陵、桂阳两郡不保!

    若是这两个郡被李袭志占领,衡山郡、长沙郡也势必不保,只要再进一步,几乎就兵临江陵城下了!

    这南北夹攻,江陵能够守住吗?难道,萧梁就要完结了吗?想到此,萧铣不觉得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

    PS:武关有三个地方的说法,牂牁这里取在少习山以南,也就是位于商南之西、商洛之东的说法。因为似乎这个地方是考究出来,最有可能的地方。而不是位于紫荆关附近或是竹林关附近的说法。就像潼关、函谷关一样,多有变迁,还没有完整的定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