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bhg152101文集最新章节!
语言是区分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之一,因此,通过语言间的联系和关联度,不仅可以判断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间的融合关系,也可以从中发现民族的发展历史遗迹,发现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乃至于社会组织结构的组成等许多历史问题。
由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与历史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然而,在其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中,也不免有着不可回避的缺陷和糟粕,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客观的。因此,笔者仅就在读史过程中,对其它异族的相关记载部分提出一些浅显的探索性质疑和分析,供读者品评。
按照汉语在古代通假字很多,古训音又多表意不表音,加之汉语与其他民族之间语言发音方面的差异,所以,史书中对记载异族的名称语言方面,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和困难,尤其是在古代文字书写统一过程和史书传抄过程的错讹现象,经常会因为对异族文化语言的不精通,不了解,而难以准确表达,而由于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在史书中,以讹传讹的现象则会因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而代代传承下去。
“女真”一词,作为对现代满族的称谓,按照通古斯语、蒙古语对满族古时的称谓,怎么也找不出“女zhen”的发音来。从字义上也找不出任何意义来。如果,从已有的古时称谓来看,最早的“肃慎”“息慎”“勿吉”“靺鞨”等词语中,都可以找出古代满族称谓“朱日其”的音素来。唯独后来成为主要称谓的“女真”则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地突然冒了出来。这也是对这个词汇产生之一的原因之一。随后联想到的还有几个与北方游牧民族相关的关键词汇的质疑来。
在此,有一个被部分学者用语言学的比较方法提出质疑的中国史书中记载的“单于”一词,流传记载了千百年,实际应该是史学家在传抄史书的过程中,抄写错误的产物。蒙古语中,称呼首领、官员为“dargan”(达日嘎),至今蒙古语中依旧如此。而古时的中原人在记载时,按照发音应该记载为汉字的“单干”如是此词,还是比较接近于原发音的,可能是在某个史学家传抄前人的著作时,将“干”字错抄为“于”字,而读“单于”又无可稽考,便随心所欲地变成了“chanyu”的读音。一直错讹至今。
再有“匈奴”一词,至今也没有实际的词义来解释其来源。按照现代历史学家们已经认定的族源史证来说,所谓的“匈奴”就是今蒙古族的祖先族源,这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从历史留给我们的及其珍贵的只言片语史料中,以及最值得考证探寻的族名、地名、山川河流名称等最能体现民族社会活动区域特征来求证。中国史记中记载,匈奴称其可汗为“撑格犁孤涂”这句话用今天的蒙古语翻译,依然是“天之子”的意思。可见语言的联系是多么地源远流长而恒久可靠!所以“单于”绝不是“单于”而是“单干”的错讹词汇就不言自明了。
而“匈奴”也绝不是“匈奴”而是蒙古语中的“人”的意思而已。此词汇在史记中也有端倪可循,史记中记载:中原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谓有“荤鬻”“獯鬻”等语,其实,应该就是蒙古语中“人(音hun)”的音译。只不过,我们的中原汉文化发展较早,又有一种文字意淫的习惯,对憎恨的人或事物,打不赢你就用文字、文章来贬死你的精神。不信你翻遍史书,凡是对于当时无文字,文化较落后的异族,基本上是用贬义字或词汇来记载和形容。许多称谓都加以“犬”或“毛”偏旁的字来记载,或者是生冷癖字,多少都是贬损的意思。在我看来,这也是过去封建帝王和御用文人的一种自淫的表现方式,反正你又不能反驳、辩解,不似今天各国各族语言信息互通的大一统时代,其奈我何。
试想一下远古的某个时段,一群强悍莽撞的北方游牧民族,铁马金戈地闯进了固守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之地,面对突如其来的侵略者,按照礼乐儒法,终究得问一下“君来自哪里?到此何干?”的质问。虽然,两族语言不通,但几经高声怒吼的交流,加上肢体面部语言的演示,或许来者明白了问话者的意思,于是,粗声大气地回答道“hun”也即表达:“我也是人”的意愿。所以不管后来发生了什么,活下来的人或者听到此话的人们,便把这个词汇牢牢地记住,更是传导到了宫闱里的文人墨客耳中。于是,挥毫之下,记载为如此等等的名号。
可是到了后来,随着这些民族的不断强大和袭扰,不但子民遭殃,就连国王、皇帝也不免被围,被杀。所以,某天某时,一个绝顶聪明的文人学者,便想起君臣帝王们的烦恼,单就记载其原音符的“hun”不能解气,加上个“奴”字,岂不显我天朝的威武。呈上前去,不但大家欢喜,还解了心中之闷气。于是“匈奴”二字应运而生,只是苦了背了几千年“黑锅”而尚不知为何的异族兄弟们,不仅“几世被为奴”不算,还被传承至今,乃至世界尔。
就是后来屡见于史书中的“可汗”“可敦”二称呼,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对自己首领,首领夫人的称谓,意即“大汗”“大夫人”但是,因为语音的错讹,将蒙古语中“大”的发音“伊赫(yihe)”转记为汉语的单字“可”从而“大汗”变为“可汗”“大哈敦”变为“可敦”
从大兴安岭(古大鲜卑山)嘎仙洞里发现的北魏皇帝祭祖石碑上记载的“可汗”“可敦”之语来看,又从另一个角度,把鲜卑与蒙古族的族源联系了起来,因为至今该词汇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蒙古语词义。
而“女真”一词,则更无出处。如果设想“女”字是古代通假字“汝”的同音字,则尚有发音一致的可能。那么“真”字则应该是个错讹字或是蒙古语“沁(qin)”字的代音字了。
第一种可能,蒙古语古时称满族为“朱日其”“主儿勤”(jurqin)等。“女真”应该是汉语“汝其”的错讹词汇语,在书写“女(汝)其”的时候,某位史学家或文人,错抄写为“女真”将“其”字写成“真”字。结果,一错百错地传承下来。
第二种可能,将“朱日其”的“其”音,按照原发音“沁”的注记,记载为汉语的“真”字,那么,该词汇就应该读为“汝真”为准。
总之,在汉文化中寻找其他相关联民族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而中华文化也是最丰富和最具有条理性的史料,但是,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进步,运用各种方法来考证一个民族的历史,尤其是用人类最古老,却也最稳定,最久远的语言关系来考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和可靠地方式。同时,我们在利用和使用历史资料时,也应该站在创新,探索,开拓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历史的篇章,这才是我们今天探索历史真面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