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点鸿文集最新章节!
舟的故事
我们现在的船,或者说古语中的舟,发轫于何时呢?是什么人最先做出了舟,让人们得以“利道路”“济沧海”呢?据古代典籍记载,中国上古神话中有四位舟神。
最早的一位舟神叫虞姁。吕氏春秋里就有这么一句话:“虞姁作舟。”视其名,这是一位女性神,因为姁是美丽、美好的意思。这也就是说,远在母系氏族社会,人类就发明了舟这种交通工具,而且发明者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第二位舟神叫番禺。黄河下游的沧海之滨,古时候叫殷,当时这里气候湿润,竹木丛生,多河汊湖泊,殷人番禺便就地取材,用小竹子编织成能浮于水面的竹舟,或把大竹子一剖两开,做成独木舟,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殷人便把他尊为舟神,将其功勋以故事传之后世。
另两位舟神,一位叫共鼓,一们叫化狐。这两位具有很强的合作精神。共鼓见窾木可以浮水而渡,即刳木为舟;共鼓只创造了舟,这舟大约靠竹篱或木棒撑着在水中划行,速度很慢。化狐看见鱼儿用尾巴划水而游,又快又灵便,于是依照鱼的鳍和尾,剡木为楫,有了楫,船儿前进的速度提高了不少。
从神话故事可以看出,舟的发明,是上古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龙的故事
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来的,猴子,是我们同宗的兄弟姐妹。这一点,至今似乎还没有人表示疑义。虽然有人说,人的祖先是鱼,可鱼最后还是变成了猴子才变成人。我们中国人,自古就自豪地宣称,我们是龙子龙孙,龙的传人。从人的原始祖先是鱼这点来看,这是不无道理的,龙跟鱼,本就是近亲。但在一个传统中国人的心中,却并不是从这种生物学上的意义来认定龙的传人这一点,在我们的血液里,代代相传的,是龙的精神。
在远古,神话,是从神话动物开始的。因为人类早期的生活从渔猎开始,人类的吃穿住用,一切的日常活动,都与动物紧密相联。但动物在提供给人利益的同时,又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因为生产工具的低下,如此重要的动物,总是难以被征服。于是我们的祖先看重动物,敬畏动物,脑子里整天想的,也是如何更好地把各种各样的动物捕猎到手。有些他们做到了,他们成功地驯化了牛羊猪狗,有些他们却无能为力,那些凶猛的动物,总让让他们心生恐惧,觉得自己的智慧远远不够用。于是我们祖先便把这些比他们强大的动物神话起来,祈求被他们理想化的动物神能够保护他们,帮助他们,为自己的恐惧心理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精神依托。一个以老虎为神的先民,在林中捕猎时,会骄傲地想到,我是虎的后裔,我能成为部落中最勇敢最优秀的猎手,捉到最大的鹿,甚至捉一头熊回去。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蛇、蜥蜴、马、龟、虎等动物,渐渐成为某个部落的象征。他们把这种动物象征纹在身上,刻在器皿上,成为图腾,以此来强化自己和图腾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寻求保护。
龙是怎样产生的呢?世上真有龙这种动物吗?
左传昭二十九年记载:“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昔有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
由此可见,在古代,有一种叫龙的水生动物,是可以蓄养的,龙肉传供帝王食用。从半坡仰韶遗物的龙纹看,龙是头有两耳,身上有鳍的蛇状长鱼。夏人和他们的祖先仰韶文化古人把这种鱼当作图腾来崇拜,这跟夏人祖先面临的黄河流域的洪水灾难有很大的关系。每当洪水泛滥,他们便想自己能像鱼那样对水无所畏惧该有多好!夏人始祖禹的父亲就叫“鲧”大鱼的意思。山海经说:“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可见夏人希望自己是鱼的后代,也就是龙的传人。
为什么龙传到后来,演变成了有各种动物特征的神异英雄呢?这正说明,华夏文化是一种不断融合的大文化。龙的传说,是中华文化大融汇的见证。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龙逐渐成为许多部落共同崇拜的神,由一般的司水之神成为“鳞虫之长”专管雨水,具有了消灾灭祸、创造万物的神力。在农业社会,雨水之神就是丰收之神,关系着人们的生死存亡,龙因此受到了异常的尊崇。生活中人们便以龙来状神、状物、状人,对他们尊崇的事物,以龙来美化、神话之。理所当然,人间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便成了真龙天子,天子的一切,均以龙字冠之:龙袍、龙椅、龙舟、龙剑等。
龙,真的有过。龙的传人,并不是空穴来风。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的“龙舟”并不是皇帝的那个“龙舟”它只是绘着彩龙图案的人类远祖的普通水上交通工具。为什么要在船上画龙呢?祖先们驾着船在水上讨生活,当然要取悦于水中最大的神啊,在船上画上龙,无疑表示,我们是你的同类呀,是你的臣民呀,你不要兴风作浪,要保证我们的安全,帮我们捕到更多的鱼。
每年的端午节,以龙为图腾的部落都要举行祭祀龙的盛大活动,在神秘、庄严的祭祀仪式之后,是全部族人都会参与的娱乐庆祝活动。在多水的长江中下游和南方地区,这种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赛龙舟。人们划着龙舟嬉戏的同时,将各种食物裹在树叶里,投给龙吃,人们在这种活动里娱神自娱,其乐融融。通过这种方式,部落成员之间也更加亲近和团结了。这种图腾祭的龙舟竞渡早在战国之前就存在了。到六朝时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图腾崇拜逐渐消失,龙由相对实在的图腾变成了纯粹的主管雨水和农业收成的神灵,而龙舟竞渡也由宗教性质的娱乐变成了大众化的民间娱乐活动。
龙文化是由西而东,由北而南传播的,龙舟竞渡的发展与龙文化的传播方向刚好相反,它是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盛行的。这与南方多江河湖泊,因而船是主要交通工具有关。而且六朝以前,龙舟竞渡的纪念内容因地而异。山西一带纪念介子推,吴楚两地纪念伍子胥和屈原,浙江绍兴一带纪念投江孝父的曹娥,道宗祭奠地腊。为什么现在,龙舟竞渡变成了纪念屈原的专门活动呢?大致分析,有这样两个原因吧:一是屈原逝于五月五日,正好是端午节,在民间,端午节本来就是一个和春节一样重要的传统节日,屈原投江之时,汨罗人正在筹备一场盛大的龙舟竞渡。听闻屈原大夫投江了,正准备赛事的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飞快地划着龙舟赶往抢救,并将粽子等食物投入江中,喂给鱼鳖蛟龙,以免大夫的尸首被它们吃掉。屈原在汨罗住了九年,汨罗是他的第二故乡。汨罗人民了解屈原,同情他遭谗害受贬、壮志难酬的遭遇,敬重他高洁的人品,仰慕他世所罕见的才情,在救而不得的情况下,这一天的龙舟竞渡还会不会继续进行呢?倘若继续进行,必定蒙上一层悲怆的色彩。也许会有一位有识之士提议,何不就将这一天的龙舟竞渡当作对屈原大夫的祭奠呢?这提议当然会得到人们的响应,而龙舟竞渡的这层含义从此得以传扬四海。二是当龙舟竞渡演变成为一种大众娱乐活动之后,在形形色色的竞渡主题中,没有哪一个的生命力能够超过祭奠屈原这个主题。屈原,他有光耀日月的思想,他第一个开始自觉的个人文学创作,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滥觞,创作了伟大的楚辞。把端午节定作专门纪念他的诗人节,把龙舟竞渡定作纪念他的一项盛大活动,他是当之无愧的。
正如中华民族最终都成为龙的传人一样,端午节、龙舟竞渡最后发展成为与屈原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这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现在,龙舟竞渡已成为一项以健身为主的国际性的体育运动,在传播中华文化、楚文化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我们盼望着龙舟拉力赛成为奥林匹克比赛项目,看到中国龙腾飞在奥运赛场上。
有了造舟的人,有了舟,有了龙,有了龙的传人。有了端午节,有了龙舟竞渡,有了屈原,有了年年不忘的祭奠。传统,永远会被想起。屈原是永垂不朽的,龙舟竞渡也会不断掀起新的高潮,再过几百上千年,龙舟竞渡会成为什么样子呢?相信未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