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谷镇

伊斯布兰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语符纪元最新章节!

    大唐王朝的东方,有两座无名的山,山中间有个谷,山谷里面有个叫小谷的偏远小镇。

    里面生活着一群质朴的人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远离了世俗的纷争和诱惑,连绵起伏的青山和徐徐流淌的溪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质朴、真诚、知足、常乐早已经印入他们的本心。

    周边青山环绕,绿水长流,虽然位置偏远,远离大唐王朝的中心,但村里并不萧条,孩童热热闹闹的。

    小谷镇外的牌楼已经颤颤巍巍的竖立了上千年,上面“山人小谷”四个漆金大字和牌楼上的花纹已经被风雨侵蚀的看不清了,边上的石柱缝里,长满了参差不齐的野草,迎着朝阳挺立着草秆。

    傍晚的夕阳把牌楼照射的通红通红的,那斑斑驳驳漆着金漆的“山人小谷”四个大字,都仿佛成了红色。

    牌楼下走过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手中提着一坛烧酒和一串冰糖葫芦,迎着夕阳往小谷镇西走去,夕阳照在他的脸庞上,斑驳的光影,让他的脸显得格外的柔和。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陈年烧酒,是从镇北酒铺买来的陈年老白酒,冰糖葫芦是从镇东买的。

    “回去跟老爹喝一杯,还有给妹妹的冰糖葫芦,她肯定开心的不得了”

    他的嘴角浮现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小城,买了酒给苏瘸子喝啊”旁边大门打开着,一头发斑白的老奶奶坐在椅子上,手中捧着杯热腾腾的茶水。

    “楚婆婆,老爹年纪大了,这天气凉了,买坛镇北的烧酒给老爹暖暖身子”

    听见楚婆婆的话,苏小城停下了脚步,望向楚婆婆笑了笑道。

    “这天气凉,您呐,早点进屋吧,别着凉了”

    “好咧,小城,你楚婆婆我晓得的,茶热着咧”楚婆婆晃了晃手中的茶杯说。

    苏小城一路上回应着周边邻里的招呼。很短的一段路却走了好一会儿,停在了一家院子的朱红色大门前。

    “老爹,娘,我回来啦”苏小城轻轻的推开朱红色的大门,走进了院子里。

    “小城哥,快进来吃饭啦”随即一道奶声奶气的声音从屋里传了出来。“再不回来,你老妹都要饿死啦”

    “好好好,吃饭啦,就你话多”一中年妇女,一身素衣,盘着头发,依稀可以看见些许银白的发丝。

    见到苏小城进了屋里,对着趴在饭桌上的十一二岁的一脸迫不及待的少女说道。

    “老爹,我买了烧酒回来,天气冷和娘小酌一会,暖暖身子”苏小城揭开的酒的封口,给二位老人家倒上了一杯烧酒,转头看向老妹。

    “老妹你的冰糖葫芦,现在不准吃,饭后才可以吃”老妹伸手抓向苏小城手中的冰糖葫芦,他手往后一摆,对着妹妹说道。

    “好啦好啦,等等吃就等等吃,反正都是我的”她吐了吐舌对苏小城做了个鬼脸说道。

    饭桌的上沿,坐着一位中年男子,穿着青灰色的麻衣。像一个质朴的山居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眼睛有些浑浊,脸上的些许的皱褶,显得格外的和蔼。

    “好啦,吃饭吧”苏父接过苏小城倒的酒,开心的笑着,眼睛都笑的眯了起来,摆了摆手示意苏小城坐下。

    一家四口,生活在小谷镇里,十五年前,苏老爹带着有身孕的苏母来到小谷镇定居,这一晃就是十几年。

    妹妹白浅,并不是苏父和苏母的孩子,这要从七年前说起了。

    苏小城捧着饭碗,望着自己古林精怪的妹妹,不禁脑海里浮现了当初的那一幕。

    七年前,小谷镇下了一场十年不遇的大雨,大雨滂沱,周边的树林经不住这等雨势,只能雨打风吹去,不尽的摇摆。

    小谷镇口,有一条小溪,一场雨哗啦呼啦的下,溪水流得很是急湍。苏小城在镇外树林的一个树洞里躲雨。

    天空中闪过一道雷电,狠狠地劈在了离苏小城不远的空地上,闪电的光芒着凉了整个树林,那耀眼的白光下,有着一朵又一朵的白云浮现,如同花儿般绽放

    其中闪过一抹狭长而又不规则的黑色,看起来仿佛就像要把那如艺术般的云朵撕裂。

    苏小城的眼睛里只有白茫茫的一片,当眼睛慢慢的回复了过来,看见不远处地面深深地凹了进去,边缘的土壤被高温烤仿佛有些结晶化。

    大雨并没有很快的降低温度,反而雨滴落在烧焦的涂壤里,激起不少的雾气,依稀间透过水雾能看见一个云雾般的球状物体。

    雨势也慢慢的停了下来,水雾也慢慢的消散在空气里,苏小城走到了低凹的边缘,往下望去,一个银白色的金属球状物体伫立在正中央,周边缭绕着一些如同实质般的云朵。

    苏小城滑下坑里,打量着这个半个成人那么高的球状金属。上面刻画着许多的云纹,当缭绕的云朵慢慢消散,苏小城发现,金属球的右上方有那么一串奇怪的符号。

    仔细看去,苏小城突然浑身一震。

    其实,苏小城有一个秘密,从未和人说过,从七岁起他每天晚上睡觉就会做一个梦,梦里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叫地球的地方。

    他是一个叫苏城的二十好几的青年,是个孤儿,小时候被一家在一家老书店的店长收养了。店主是个老头子,头发稀疏的耷拉着,平日里手中始终拿着一瓶酒,浑身终日散发着酒气,不怎么爱说话。

    在他十八岁那年,店主留下一封信,说“世界那么大,本店长要去看看”就消失的了无踪迹。

    在书店里,他闲来无事就捧着书店的书看打发时间,书仿佛有魔力一般,不知不觉间,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一天仿佛只有一刹,但苏城却觉得仿佛只过了一会儿。

    因为那书店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平时也没有什么人来,每天无聊,他便常常捧着书看,社会福利也好,每月有着救济金的发放,到也饿不死苏城。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间他便把这里稀奇古怪的书全看完了。

    说来苏城自己也觉得奇怪,某日里他整理书中店铺时,书店中的众多书籍,整整三千。

    然而这恰巧的是,书店的名字正好,叫作“三千卷居”

    直至有一日,夜里书店突然遭了火灾,睡在书店的苏城,全然没有发觉着火了。就这样书店一夜间被烧了个精光,苏城也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每当到此,这个古怪的梦就结束了,但是关键来了。

    梦中那人看的书的内容,苏小城仿佛全都记得,脑子一转,便在脑海中浮现了一篇又一篇的书籍。

    而那书中使用的字在梦里被称之为汉字。

    苏小城缓了缓自己的心神,仔细观察着金属上的与梦中字体一模一样的字符,轻轻地念道。

    “符启”

    刹那间,白色金属球,射出了成百上千道光芒,那耀眼的光芒仿佛要切割整个空间切割成一个又一个区域。

    最后那无数的光芒汇聚在了一起,化作一道流光,划过天际,向东方笔直的飞去。

    迷迷糊糊间,苏小城昏了过去,他昏迷之前依稀看见一道白光划破天际。

    过了好一会儿,那道白光从西方呼啸而来,仿佛已经绕过这个世界一周,最终落在了苏小城的衣服怀中。

    咔擦!传来一阵声响。

    金属球裂开一个门,门板慢慢的升起,同时里面的雾气四散,待能看清之时,内部赫然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

    银白色金属球,发出淡淡的微光,缓慢的缩小着,最终化成了,白浅脖子上的一圈金属项链,项链上串着一个蓝白色的金属牌。

    那不知道什么材质的金属牌上,刻着白浅二字。

    当所有的光芒消失,仅剩下的是静静的躺在坑里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小女孩脖子上蓝白色的金属项链,男孩的怀里也多了一个蓝黑色的金属珠子。

    那天夜里,苏老爹把昏迷在树林里的俩人抱回了院子里,低头看着床上躺着的小女孩,目光落在了脖子上的蓝白色的金属项链上,静静的站了一夜。

    “即是造物,便也是摧毁。

    罢了,一切自有定数,只愿这符文之……不会给城儿带来灾难。”

    苏老爹望着门外,初升的太阳撕开遮挡着的云雾,把那最初的一抹阳光,笔直的笼罩着东方的大地。

    苏小城朦朦胧胧的睁开眼睛,入目而见的是从门口走进来的苏母。手里捧着碗药汤,走到床前坐下,对苏小城说道。

    “小城,别起来,大夫说你受了惊吓,把这碗安魂汤喝下,便能好起来的”苏小城的娘亲把药汤递到他的嘴边。

    浑浑噩噩还没有清醒过来的苏小城,便被苏母灌下了一碗药汤。

    又乖乖的躺下了。

    待到苏小城的娘亲出房门后,苏小城在房间里拭擦着从怀里掏出来的一个蓝黑色珠子,漆黑如墨的底色,其中缠绕着一些天蓝色的奇怪花纹,不知道什么金属制成的,狠狠的敲击地下,都冒出了火花,然而珠子依然毫发无损。

    另一间屋,苏母给抱回来的小女孩换上了一袭白衣。

    问什么也不回答,就目光呆滞的一直重复着几句话。

    “浅浅要回家。”

    “妈妈是不是不要浅浅了”

    “浅浅要妈妈”

    小嘴唇一张一合之间,配上呆滞无助的目光,着实惹人心疼。

    就这样,苏小城的家里,就多了一位成员。

    头几年,白浅还常常待在家里,喜欢一个人默默的待在房间里。安静的发着呆,经常就是望着窗,眼睛无神的发呆就是一个下午。嘴唇碎碎叨叨的念着什么。

    “云……。。”

    苏小城常常带些镇里的小玩意,逗白浅开心。后来就俨然成了苏小城身后的跟屁虫,在镇子里和一帮熊孩子调皮捣蛋,掏镇外树林里的鸟蛋,一去就是一天。然后两人灰头土脸的回家,被苏母边唠叨边帮他们抹擦干净脸上身上的尘土。

    毕竟还是年幼的孩子,玩乐才是最终重要的。至于那一抹忧伤潜藏到哪儿就无人可知了。

    是夜,天空漆黑如墨,皎月高高挂起,寂静的夜空里,繁星点点。偏远小镇的生活节奏就是如此舒缓,天色稍一黑下来,镇里便是静悄悄的,大街上便鲜有人儿出没。

    晚餐过后回到自己房间的苏小城,吹灭了灯火,披好床褥躺在床上,看着举起的双手,真实的触感,掌心的丝丝纹路都清晰可见,暗暗地想着。

    “苏城,苏小城,真的是梦吗?那为何又如此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