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最新章节!
第二十八回苏日东北战后谋和
德波但泽争端激化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一直在试探苏联红军的实力。这段时间,由于慕尼黑危机和德意法西斯加紧扩军备战,苏联似乎专心应付欧洲事态。为了取得德意法西斯势力的援助,以便在征服中国后回头进攻苏联,日本法西斯经过谈判,于197年11月6日同德意法西斯签订了《日本、意大利和德国议定书》。通过这个议定书,日本开始对苏联进行战略试探。
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出于自身安全和战略考虑,对日本采取了左右摇摆的态度。日本在北上还是南进问题上也摇摆不定。作为日本自身及东北的稳定,它的首选是北上进攻苏联。
早在198年6月,日本关东军不断在苏联与伪满洲国边境寻衅滋事,妄图挑起武装冲突,转移国际视听。7月初,苏军士兵0余人为抵制日军侵入苏联边境骚扰,来到中苏蒙交界的张鼓峰地区构筑工事,引起了日“满”方面的抗议。要求苏联从张鼓峰迅速撤回苏军。日本军部还扬言,如果苏联不肯让步,日本当不惜与苏联一战。
7月1日,日驻苏大使重光葵拜访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季维诺夫。季维诺夫依据1869年《中俄珲春条约》所附之地图,指出张鼓峰属苏联领土,苏联政府决不以重光葵毫无根据之要求,而变更苏联军队之驻扎地点。此后,日军调集兵力,准备发动进攻。
198年7月0日,日本驻朝鲜第19师团向张鼓峰苏军阵地发起进攻,战争突然爆发。苏联边防军当即将日军驱逐出境。同时令驻东京苏联代办,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
7月1日,日军又于哈桑湖西山地区侵入苏联边境,突然袭击苏联边防军。8月1日晚时,日军在炮火掩护下,猛攻苏联边境哨所,占领张鼓峰和沙革峰。同日,日军炮兵轰击邻近高地及苏军背后公路,阻止苏军增援部队。
数小时后,苏军增援部队赶到,将日军赶出苏联边境之外。8月日清晨,日军再度向张鼓峰进攻。据日方统计,在这次冲突中,苏军伤亡400至600人,炸毁坦克17辆;日军死45人,伤15人。
此后,苏日双方积极准备新一轮军事行动。苏联百万红军向西伯利亚推进,西伯利亚军队向边境指定地点开拨,以防日军大规模入侵。8月日,苏军发动猛烈攻势;8月4日,苏联边防军司令在张鼓峰顶亲自主持了升旗礼。
日军在军事上失利,被迫坐到谈判桌上。8月4日上午,日本外务省次官崛内,向苏联驻日代办斯墨达宁建议双方停止军事行动。当天晚上,重光葵与季维诺夫在莫斯科举行正式会谈。重光葵表示,日本政府愿和平解决张鼓峰事件,以外交谈判结束纷争。
季维诺夫提出:如果日军停止进攻苏联领土,并如数撤回军队,苏联自无继续军事行动之必要。在此基础上,才能举行外交谈判。日本政府必须以中苏所订条约为根据,尊重苏联边疆。如日军一日不撤退,则苏联保留行动之自由。
正当双方停战谈判之机,日军调集重兵向苏军大举进攻。苏军在做好军事准备的基础上,利用日军星期六疏于防守的有利战机,于8月6日以步兵第40师和机械化第旅所属坦克营,在重炮及00架重型轰炸机配合下,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张鼓峰和沙革峰发动猛烈进攻,经5天激战,至8月10日将日军逐出张鼓峰和沙革峰。
8月10日,季维诺夫代表苏联政府提议:苏日两军于8月11日正午(张鼓峰时间)起,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苏联与日本军队各驻留10日午夜(张鼓峰时间)双方据有界限,由苏联代表人,日“满”代表人组成混合委员会,实行重勘边境纠纷区域;重勘委员会工作,以具有中俄全权代表签字之条约地图为根据。当天午夜,双方正式以苏联提议的方案签订停战协定。
1日,双方交换遗尸。日军死亡600人,伤500人。苏军死亡6人,伤611人。至此,张鼓峰事件和平解决。
日军在张鼓峰事件受挫后,一直不放松对苏联的试探性进攻。结果演成了苏蒙军与日“满”军冲突的诺门坎事件。
诺门坎在中国内蒙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西部,和外蒙古交界线附近。东北距海拉尔180公里,东南距阿尔山50公里,是海拉尔河支流胡拉斯台河夹岸的一片高地,与外蒙古塔姆察格布拉克地区毗邻。
外蒙古于中国军阀混战期间,在苏联支持下进行革命,并建立了政权,此时虽然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但已经在苏联支持下处于半独立状态,自称“蒙古国”。伪满洲国成立后,“满”、“蒙”在诺门坎地区边境划分上存在纠纷。
199年4月,日本关东军制定《满苏边境纠纷处理纲要》。主张用武力解决纠纷:如果要突袭并歼灭越境苏蒙军,则可以暂时进入苏联境内;在边境线不明确地区,各地防卫司令官可以按自己的判断划定边境线;一旦发生纠纷,要求前线部队断然采取坚决果敢的行动。根据这一《纲要》,使日“满”军可以肆无忌惮地进攻苏“蒙”军。为武装冲突埋下了隐患。
从199年4月下旬开始,伪满洲国军队与蒙古军在诺门坎地区发生了几次零星的军事冲突。5月11日,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大炮、坦克,向苏联和外蒙古军队发起进攻,战线长达五六十公里。并在中国东北地区集结关东军主力,准备得手后闪击苏联的海参崴、伯力、乌苏里斯克等地。
外国舆论分析,日本进攻诺门坎的目的在于:使英、法看出苏蒙边境战争不断,由此破坏苏、法、英反侵略阵线;极右军人企图通过此举,早日加入德意同盟。
战事发生后,日本关东军第师团于5月15日,将苏蒙军打回哈拉哈河西岸。17日,外蒙军再次进入海拉尔河东岸。8日,日军000余人在海拉尔河东岸发起进攻,被苏蒙军击退。次日,苏蒙军转而反击,双方形成对峙。
此后,交战双方均集结重兵。
苏联方面,调朱可夫为总指挥,统一指挥苏蒙军,至6月末,集结在塔木察格布拉克附近的苏军部队有第11坦克旅、第7、第8、第9装甲旅、步兵第6师大部,1个重炮营,战斗机100架以上。外蒙古军有骑兵第8师。苏蒙军还加强了在海拉尔河两岸的部署,装备了0门大炮,0辆坦克和装甲车及500多辆载重汽车。
与此同时,日军组建第6军,集结了两个师团数万步兵,并得到15辆坦克、10辆装甲车和5架飞机支援。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亲自参与指挥作战。
6月7日,日军出动119架飞机,突然袭击塔木察格布拉克地区机场群。7月日夜,日军第师团主力渡过海拉尔河。与此同时,日军另一部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向苏军正面战场发动猛烈进攻,遭苏蒙军猛烈反击,损失惨重。从7月初至8月中旬,冲突双方进行猛烈的炮战和阵地拉锯战。并调集兵力,准备发动新一轮攻势。
8月0日上午,苏蒙军以5个步兵营,16门野炮、498辆坦克、46辆装甲车、150架轰炸机和100架战斗机,分南、中、北三路,全线对日“满”军发动围攻。当天,三路部队即完成战略展开。
8月4日,日军为免遭被包围,曾对南路苏军发动反攻,但未能达到预定目标。8月6日傍晚,苏蒙军进一步缩小包围圈。
9日凌晨,日军被迫撤退。1日,日军000余人突出包围圈,苏军停止进攻。
苏军这次反攻作战,致使日军伤亡万多人,击毁日本飞机180余架。日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后,被迫寻求通过外交途径收拾残局。
9月日,日军被迫停止原定发动攻势的计划。16日,日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分别代表日“满”和苏“蒙”,在莫斯科签订了诺门坎停战协定,规定莫斯科时间9月16日中午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各派代表人组成委员会,勘定“满”蒙发生冲突地带的界线。
日军在诺门坎的惨败,使日军不敢轻易北犯,对于日本的整体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说,这对于苏联来说,是取得了战略性胜利。
但泽(今称格但斯克)位于波兰西北部,南扼维斯瓦河口,北濒波罗的海,是一个战略重镇。它早在1世纪就属波兰管辖。波兰三次遭到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但泽也屡经战事,归属几经改变。民族构成渐渐以日耳曼人为主。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被列强瓜分了近150年的波兰终于复国。根据凡尔赛和约,但泽被划为国联保护和监督下的“自由市”,其关税和外部隶属波兰,允许波兰使用港口设施,内政保持独立。该地区的东边和西边都是德国的领土,波兰只得到一条狭长地带,作为出海口,直通波罗的海。这一地带叫但泽走廊或波兰走廊。
到0年代,但泽的纳粹分子逐步掌握内政大权。但此时希特勒德国羽翼未丰,采取了安抚波兰的政策,多次保证尊重波兰在但泽现有的民族权利。波兰觉得法国不太可靠,决定调整亲法的外交方针,于194年与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中,波兰当局在希特勒的拉拢下,竟然趁火打劫,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特申地区,波德关系达到“高峰”。
经过德奥合并和慕尼黑交易,希特勒德国占据了中欧战略要地,实力大增,战略地位明显增强。波兰既是东侵苏联的必经之路,又是西攻法国的战略后方,具有重要价值。但泽是波兰的咽喉。就在慕尼黑协定签订不到一个月的198年10月4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波兰驻德大使利普斯基提出,德国要求收回但泽,并在但泽走廊修建享有治外法权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线。“报酬”是延长德波和约,保证德波边界现状和共同反苏、反犹。
199年1月5日,希特勒在接见波兰外长贝克时,明确表示说:“但泽是德国人的”,“而且迟早要成为德国的一部分”。在希特勒的扩张计划中,下一个就是波兰了。
波兰政府慑于舆论压力,拒绝了德国的无理要求,贝克回答说,他“看不出有什么可能达成协议”,此后的几个月,德波政要人员多次会晤,始终没能达成妥协。德波关系从合作顶峰上跌落下来了。
199年月15日,纳粹德国武装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残余部分,开始腾出手来对付不肯让步的波兰。德国的高压没有见效,反而迫使波兰实行局部军事动员,并加快向英法靠拢。英国为了尽早组建以波兰为主体的威慑德国东部战线,于月1日,破例对波兰的独立和安全承担担保义务。并于4月6日签订了英波临时互助协定。波兰与法国也达成了类似的协议。这是波兰外交方针的一次重大调整。
波兰外交政策的调整,引起了欧洲战略态势的变化,英法由于波兰反对与苏联结盟,由此英法苏三国盟约功败垂成。而波兰与英法的结盟,则直接影响到德国的战略计划,有可能在进攻波兰时,造成整个欧洲结盟,进而使德国四面受敌。
为此,就有了德国外交上的重大调整,突然间提出与苏联签订《德苏互不侵犯条约》。而苏联在最后关头没能与英法达成和约,使得斯大林在沮丧的情况下,得到了希特勒伸出的橄榄枝,应该说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水到渠成。
纳粹德国吞噬捷克斯洛伐克后,抛开了不流血制服波兰的念头。决定一举摧毁主要敌手英法在欧洲大陆的这个战略侧翼。
对于希特勒来说,但泽不算一回事,那不过是一个借口。6月下旬,但泽出现全面军事化,整个城市好像一个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德国人一直把武器偷偷运进但泽,并让正规军官去训练当地警卫队使用这些武器。波兰则增加海关人员与边防部队。
7月,英法苏谈判陷入僵局,张伯伦政府仍未摒弃同希特勒和解的幻想,正与德国秘密接触。波兰政府仍固执偏见,拒绝接受苏联可能的援助,幻想战争一旦爆发,英法的远水能救近火。
8月4日,但泽议会挑衅性地禁止波兰海关人员执行例行公务。波兰政府驻但泽外交代表要求撤销禁令,并指出,妨碍海关人员执行任务,将被认为是对波兰官员的“暴力行为”,波兰政府“将毫不延迟地对自由市采取报复”。
希特勒趁机发难,于8月9日照会波兰,声称“这将使波德关系恶化,其后果完全由波兰政府承担”。8月11日,希特勒接见国联驻但泽代表布克哈特,警告波兰:“如果波兰人敢动一个小指头的话,他将用他手中的武器以雷霆万钧之势压下去。”
就在纳粹德国频繁开展多层次外交活动的同时,入侵波兰的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准备也在紧张进行。5月,通过了扩充陆军的199-1940年度动员计划,规定将动员前的51个步兵师和坦克师猛增一倍。6月,陆军总司令部和最高统帅部,拟订了军队进攻的具体时间表、路线和部署。同月下旬开始,准备侵波的军队以体育比赛、军事演习、修筑边境工事,以及庆贺德军在坦能堡战胜俄军5周年等各种名义,源源不断地开到靠近波兰的指定地点,进行战略性集中和展开。
德国特务机关则派遣大批间谍潜入波兰,发展和加强以日耳曼人为主的“第五纵队”,刺探情报,造谣惑众,扰乱治安。
为了进一步动员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纳粹德国编制了国家战争经济动员计划。6月日,在纳粹二号人物戈林主持下,召开党政军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国防会议,计划在450万有劳动能力的居民中,征占1/6用于国防军,5/6用于经济和其它部门,甚至考虑利用65岁以上的男子和十三四岁的少年。
希特勒在国防会议之下,专设中央计划委员会,统管全国经济;对原料供应、生产、消费等环节,作出更严格的控制。此外,纳粹大肆进行战前极端民族主义和黩武精神宣传鼓动,把一批批有反战和反法西斯活动嫌疑的公民关进集中营,强化对各阶层居民的法西斯管制。到199年8月,纳粹德国在经济、社会方面的战争准备已大体完成。
8月下旬,德国入侵波兰的外交和军事方面的准备,有了突破性进展。8月1日,希特勒得到苏联同意缔结条约的权威性答复。次日,他主持第三次即战前最后一次高级秘密军事会议,指出,“波兰现在已处在我要它处的地位了。我已经完成了政治上的准备,底下的路要由军人来走了。”
从这一天开始,一批战列舰、驱逐舰、潜艇、扫雷艇相继“应邀”驶进但泽港。8月日,德国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但泽纳粹头子福尔斯特,废除了名存实亡已达两年的但泽宪法,建立德国式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当天晚上,希特勒规定了进攻波兰的时间:8月6日星期六,拂晓4时0分开始。8月5日下午,纳粹德国军事当局发出军事总动员命令。
就在此时,8月5日,英波正式互助协定签订,英国保证一旦波兰受到攻击,英国将参战。而此时的意大利也临阵怯阵,这主要是,墨索里尼听到希特勒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他的德国盟友不让他知道纳粹和莫斯科“秘密交易”,又一次表现出对他的轻视。“领袖”认为德国人背叛了他、欺骗了他。
虽然在个人方面,希特勒对墨索里尼是尊重的,但对意大利军队来说,元首的确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他曾对齐亚诺说:“依照钢铁盟约所规定的义务,德国并不想向意大利求取援助。征服波兰之后,看样子不会拖得太久,德国将准备在西线展开决战,到时德国可以集结100个师团。”
对此,齐亚诺非常不痛快地说:“对德国人来说,他们之所以愿意与意大利缔结同盟,不过是想把敌人的数个师团引入意大利国境,使他们的战线局势轻松一些而已。至于何种命运会降临到我们的身上,他们是毫不关心的。”
墨索里尼临阵退缩的信函,加上英波同盟条约签字的消息,使得希特勒不得不推迟第二天就要发动的进攻。他冷静下来后,给意大利领袖发去一封短信。问为了保证意大利能够“参加一场大规模的欧洲的冲突,您需要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并要在什么时限内提供”。
墨索里尼收到信后,就火速召集意大利三军司令会议,拟定了一份作战1个月的最低军备需要清单。清单中包括700万吨石油、600万吨煤、00万吨钢、100万立方米木材以及一长串其他物资。这些数字很明显,泄气的法西斯领袖,已下决心摆脱他对第三帝国所承担的义务。希特勒看了领袖的信后,对于这一点不可能再有丝毫怀疑了。
直到这时,希特勒才把他要开始实现的真实目标吐露给盟友。他说:“由于法国或英国都不可能在西方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而德国由于和俄国达成协议,在击败波兰之后,就可以腾出东方的全部兵力。所以我即使冒在西线发生纠葛的风险,也不会在解决东方的问题上退缩。”
希特勒再一次要求说:“领袖,我了解您的处境,我只请您进行积极的宣传,并适当采取您自己已经建议的军事姿态,设法为我牵制英法军队。”
领袖收到元首的信后,于6日晚上又作了一次努力,再次劝阻希特勒,寻求政治解决。他说:“这决不是出于与我的天性格格不入的和平主义性质的考虑,而是为了我们两国政权的利益。我认为现在还有政治解决的可能性,而且认为这样一个解决办法,一定能使德国在道义上和物质上都完全得到满足。”
墨索里尼在8月9日对希特勒的要求作了答复。表示外界绝不会“在战争爆发前知道意大利的态度”,他一定严守秘密,并答应设法牵制住尽可能多的英法陆海军力量,他还将向希特勒派出所要求的意大利劳工。但这位领袖在8月1日,德国向波兰开战的最后一分钟,还力劝希特勒至少应当见一见波兰大使,告诉他,他们正在努力使英国政府同意,把归还但泽当作和平谈判的“第一步”。但此时希特勒对这样小的诱饵已经没有胃口,正如他对将领们所说的,但泽不过是个借口而已,他要的是消灭波兰。
实际上墨索里尼在头天晚上,就把他的决定通知英国了。8月1日晚11时15分,英国外交部接到帕西.洛林爵士从罗马发来的电报说:“意大利政府已作出决定。意大利不会同英国和法国作战。这是齐亚诺外长1时15分通知我的,并要求保守秘密。”
9月1日清晨,意大利独裁者,亲自打电话给柏林的阿托利科大使,“催促他去恳请希特勒给他来一个电报,解除他在同盟条约中的义务。”
希特勒欣然应允,但他警告说:“即使我们目前所走的道路不同,命运仍会把我们联结在一起。一旦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为西方民主国家所毁灭,法西斯主义的意大利也将遭到困难。我个人始终认为,我们两国政权的命运是联结在一起的,而且我知道您,领袖,也持有完全相同的看法。”
看来,墨索里尼的最后努力并没有产生任何效果,希特勒此时箭在弦上,欧洲战争,乃至世界大战就要由此引发了。那么,希特勒将如何展开对波兰的战争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