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黄色方案出奇制胜色当之战土崩瓦解

邹木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最新章节!

    第三十三回黄色方案出奇制胜

    色当之战土崩瓦解

    按照希特勒的思维,战争总是以全部消灭对方而结束。早在入侵丹麦、挪威之前,1940年月4日,德军统帅部便颁发了准备西线攻势的“黄色”方案。方案的主要目标,就是击溃西方盟国的北方集团军,将其逼退至英吉利海峡并加以歼灭;占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以占领区为基地,扩大对英国的海战和空战。总目标是彻底击溃法国军队,迫使法国退出战争,逼迫英国缔结有利于德国的和约。

    到5月10日发动进攻之前,德国已经动员了500万人,其中50万人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德军的主要兵力已经在西线展开,分为个集团军群,共1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7个摩托化师和46个正规师,另有个不完全的装甲师,这是用在波兰缴获的武器装备起来的。空中配备个航空队予以支援。而留在东线与苏联交接的边境上,只有10个师,并且大部分是预备师。这显示了希特勒对苏联的信任和对苏联的知底。

    希特勒担任德军总司令,由德国最高统帅部协助。德军最高统帅部由三军参谋长联合组成,凯特尔任总参谋长,约德尔副之。地面部队由冯.布劳希奇将军指挥,哈尔德将军任陆军参谋长。应该说德国的战争机器十分简洁、实用,破除了许多繁锁的条条框框。这是西方盟国所难以具备的优势。

    西线个集团军群中,A集团军群由龙德斯泰特上将指挥,集中于西线中部,担任主攻任务,准备从雷特根至德、法、卢森堡三国交界处的一条宽170公里地带实施突破。该集团军群编有45个师,其中包括7个坦克师和个摩托化师,战役行动由第航空队予以空中支援。这是一支强大的装甲突击力量,用于向西方盟军最薄弱的色当防御地段实施突然袭击。

    在北海沿岸至亚琛之间展开的B集团军群,由冯.包克上将指挥,编有9个师,其中包括个坦克师和个摩托化师,任务是占领荷兰,突破比利时的防御,将英法比军队赶出安特卫普一线,牵制西方盟军的兵力。战役行动由第航空队予以空中支援。

    在南部洛林、阿尔萨斯和瑞士北部的齐格菲防线展开的,是C集团军群,由冯.李勃上将指挥,编有19个师,任务是实施积极的佯攻来迷惑法军指挥,以便在马奇诺防线和莱茵河一带牵制尽可能多的法军。同时该集团军群还负责保障突击集团的南翼安全。

    另外,德军还留下4个师作为预备队,预定用于持续增强主攻方向上的突击力量。第、第航空队的任务是夺取制空权,破坏西方盟军的指挥系统,直接支援进攻中的兵团。在德军地面部队进攻前0分钟内,出动1/的航空队,轰炸靠近前线的盟军机场、司令部、通信中心和交通枢纽。进攻开始后,德国空军则全力支援陆军各兵团,特别是在主攻方向上突破的坦克军。

    “黄色”方案的宗旨是速战速决。德军统帅部极力避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覆辙,当时德军被法军阻挡在马恩河,战争成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次希特勒希望利用突然袭击,集中使用坦克和飞机,在主攻方向上形成压倒性优势,赢得速战速决。

    然而“黄色”方案也充满冒险性,赢得这一战役的关键,几乎完全取决于德军是否顺利通过崎岖狭窄的阿登山脉。阿登山脉遍是峡谷,崇山峻岭、树木丛生,道路狭窄逶迤,途中还有一些瓶颈似的桥梁,完全是易守难攻的天险。约德尔将军在纽伦堡受审时承认,如果法军不向比利时推进而是坚守阵地的话,庞大的德军主攻部队很容易在此受阻,那么“整个战役就可能失败”。

    遗憾的是,西方盟军对德军这一作战计划事先毫无察觉。法国情报机构知道德军在自北向南调动,并且在莱茵河中部地区进行架桥活动,但是,法国参谋部并没有理解这些情报的重要价值。

    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认为,德军不可能在阿登地区发动进攻,因为“德国没有足够的兵力和兵器,突破该地区的屏障马奇诺防线”。他推测德国可能经过比利时或瑞士,对北面或南面的英法军队实施突击。因此,法国指挥部把英法军队派到比利时平原上,在远离法国边境的地区建立牢固的防御。

    西方盟军的计划,一开始就建立在持久的阵地战假设上。而德国准备的却是一场闪电战,一马平川的比利时平原只不过是一个次要的战场而已。直奔比利时阵地的西方盟军,如同一株自己拨松了树根的老树,以便更容易让纳粹狂风把它吹倒。

    应该说西方盟军的动员是十分有效的,至1940年5月,法国动员了570万人,其中60万人为外籍军团。在西北战线上,法国布置了4万守军。另有7个师扼守毗邻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8个师驻守北非,个师布防近东,个师在挪威作战。与西线德军对垒的有94个法国师,加上10个英国师。

    从军事布局看,英法盟军在兵力上只略逊于德军;如果加上比利时的个师和荷兰的9个师,则西方盟军兵力还略占优势。然而,双方的装备差距却十分明显,由于英法军队建军思想保守,对于装甲部队、摩托化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没有认识。因此在装备与战术思想方面存在着重要差距。个法国装甲师对阵10个德国装甲师,5个法国正规师对阵46个德国正规师。法国步兵兵员不满额,装备也不齐全,防空设备半新半旧。运输主要依靠征用来的民用车辆,型号参差不齐,数量严重不足,主要的运载动力仍是马匹。

    而英国到1940年5月,仅仅动员了150万人。英国远征军的很多士兵,直到抵达前线时才受完军训。英军的装备也不齐全、不充足,既缺乏防空和反坦克武器,又缺少摩托化和装甲部队,总共只有个坦克营。但是,英军几乎把所有的军官和装备都派到法国来了。

    至于西方盟军的指挥,则连法军自身也没有一个全军最高统帅。甘末林将军负责地面部队指挥,他还是国防参谋部的主管人,但职权仅限于三军参谋部之间进行协调。法国海军和空军实际上是各自为政。三军联合作战,依靠三军司令部分散在各地的指挥所之间定期而又迟缓的联络。结果是指挥系统职权分散,责任不明,混乱不堪,根本无法形成头脑清晰、果断协调、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

    此外,西方盟军立足于战略防守,兵力分散在漫长的防线上,只等战斗打响后,才能判断哪里是主要战区。盟军59个师布防在莱茵河沿线的马奇诺防线后面,需要等到战局展开后才能决定如何调动。向比利时平原进军的41个师,其中只有15个正规师,远不是德军进攻部队的对手。

    而在战役的关键部位色当地区,盟军的防御更是一塌糊涂。法军指挥部一直把阿登山脉看成是敌人无法逾越的天险,只派遣1个正规师和个预备师防守蒙梅迪,防守色当的则是一个B级预备师,色当一带的防御工事也很差,掩体都是在冬季仓促修建的,往往连门和射击口都没有。

    从理论上说,法国内地留有5个步兵师和个装甲师作为预备队,是能够应对突变的。但要把这些部队集结起来,用火车运送到增援地点,下车整队,开赴前线,至少需要4天时间,不幸的是,由德国摩托化部队和强大的空军所实施的闪电战,根本不容许这些法国预备队慢吞吞地投入战斗。

    更为可怕的是,西方盟军与德国在如何使用自己的武装力量方面,观念不大一样。就装甲车辆而言,双方相差无几,英法两国可以动用80辆现代化装甲车,德国可以动用800辆。双方的坦克质量也大致相同,都是新式老式兼用。但双方对如何使用装甲车的观念却大相径庭。

    德国把装甲师当作剑来使用,锐利强劲,能够迅速将敌方阵线切割得七零八落,从而把战术上的胜利转化为战略上的胜利。因此,装甲师已经从普通陆军中脱颖而出,升格为德军的主攻部队,其他兵种都要从属于它。为了完成一项进攻任务,通常由几个装甲师组成一个装甲军,集中攻击一道狭窄的战线。装甲军后面辅助若干摩托化师提供支援,配备固守阵地所需要的军事装备,等待后续步兵的到来。

    而法军参谋部,却一直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蒙蔽,依然生活在过去的时代里,根本不理睬现代是机器与速度的时代。甚至在波兰遭到闪电战的袭击后,教训已经昭然若揭的时候,法军指挥官们还是转不过弯来。法军陆军总司令甘末林振振有词地表示:“装甲师用起来十分笨重。它们也许能突破我们的防线,可是我们可以马上从后面把突破口弥合起来,然后用预备队把它们击溃。我们的路子更为明智,我们将把坦克作为前进的辅助力量来使用。”

    由于装甲师在观念上被定位为步兵的辅助力量,法军对装甲部队的建设很不重视,对其运输工具和后勤保障都缺少安排。为装甲师加油的油罐车毫无防御,在战场上又无法“贴近坦克”。反坦克炮挂在老式牵引车后面,跑得比坦克慢。坦克里的电池一用光,无线电联系立即中断,结果整个坦克部队很快成了无法指挥的一盘散沙。

    在空军方面,西方盟军与德国的力量对比和使用观念也是灾难性的。1940年5月,法国只有1000多架飞机,其中600架是战斗机,轰炸机仅有100架。英国拥有1500架飞机,但是驻在法国的只有50架。而德国空军则可以出动4000多架飞机,投入西线战场就有600多架,其中轰炸机1500架,战斗机1000架,俯冲轰炸机40架。

    在兵力使用上,德国空军编成大部队、大机群和空军师,一部分执行独立作战任务,在军事行动开始之前,侦察并轰炸敌人领土上的目标;战术空军则划归德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确保陆空两军紧密配合。如此一来,进攻中的装甲师,就可以迅速得到战斗机或俯冲轰炸机的空中支援,展开立体突进。同时,德军还将火力强大的高射炮部队一直调到前沿,在坦克战或需要扼守的战略要地迅速组织防御网。

    面对处于显著优势的德国空军,法国空军首先关注的是如何保存实力。因此严格限制白昼轰炸行动。英国空军主力依然留在本土,归皇家空军指挥,对法国的支援需时既久,加油又很困难。而且盟军对装甲师与空军之间的配合作战,既缺乏相应的观念,也没有具体实施的准备的手段。

    从单纯的军事科学角度来说,军事战术与战略也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现代战争中的许多观念,也在战争中不断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是必需的、强制的,因为这是战争!

    “奇怪的战争”使西线战场上的盟军度过了8个多月的平静时光,漫长的阵地上弥漫着一派和平的假象。1940年5月初,仍有15%以上的盟军官兵在休假。许多部队在靶场和训练中心悠闲度日。高级司令部无忧无虑,深信德国人不会蓦然进攻。

    但就在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向德军下达了进攻的命令,悍然宣称:“从今天开始的这场交战,决定德意志民族今后1000年的命运。”德军于凌晨5时5分首先对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动了进攻。

    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接到荷兰和比利时的救援消息后,便命令盟军向比利时进军,命令法军第7集团军向荷兰推进。盟军各精锐部队,相继离开了德军预定突击的主攻地段,德国空军对西方盟军的调动未加以任何阻拦。

    盟军整个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迈错了步子,主力调往比利时,而德军的主攻方向,却在盟军防守最薄弱的色当地段展开了突袭。法国的机场、指挥所、军需仓库和重要工业城市,遭到了德军大规模轰炸,德军装甲兵的推进速度出人意料。冯.克莱斯特将军命令德国装甲部队“不得休息,不得松懈,不得左顾右盼,只是随时警戒,日夜兼程前进;利用首战出奇制胜,务使敌人乱作一团,处处措手不及,无情地困扰敌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突破。”

    驻守色当地段的,是亨茨格将军指挥的法国第集团军,该集团军共有5个步兵师,其中两个还是B级预备师;而防守的阵线长达50英里,平均每个师要防守10英里地段。按规定每个师应装备5门反坦克炮,但此地每个师只有10门大炮,每英里仅有8门炮用来对付德军的坦克兵团。色当阵地的工事也相当糟糕,设备不齐全,钢门、枪眼遮挡和堑壕都严重不足。

    以如此虚弱的步兵师,对阵德军主攻部队的7个装甲师,其结果其实已经十分清楚。

    然而,庞大的德军主攻部队要顺利通过阿登山脉,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里山路崎岖而又狭窄,公路两旁遍布峡谷村庄,都可以充作守军的堡垒。而德军车辆众多,仅古德里安指挥的先头部队,乘用的战车就有1万多辆。事实上,德军部队伸展得犹如一条蜿蜒的长蛇,当其头部已抵达马斯河时,尾巴还拖在莱茵河上。如果遇上一支掌握了制空权的空军,很容易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可是,盟军的飞机此时正在比利时作战,并且已经摧毁大半。在色当地段上空,只有德国的飞机在嗡嗡作响。

    虽然盟军在撤退途中实施了爆破行动,减缓了德军的推进速度。但是,盟军并没有在爆破地区加以防御,所以德军工兵在不受打扰的环境中,迅速修复前进道路。以至于德军很快又把损失的时间追补了回来。

    5月10日拂晓,德军毫不费力地渡过了奥尔河和苏雷河。5月11日,法国第5骑兵师在撤退途中,未能炸毁塞穆瓦河上的所有桥梁。德军在1日顺利渡过了塞穆瓦河。在整个进军途中,德国空军一路为其装甲兵团提供掩护,前方的抵抗中心统统遭到了毁灭性的轰炸。德国轰炸机的垂直俯冲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使得法国士兵军心大乱,惊惶失措。

    根据法国战略家的估计,德军至少需要9天才能打到马斯河,实际上德军只用了天时间就打到了。5月1日傍晚,古德里安指挥德军出现在马斯河岸上。色当东郊陷落。但马斯河上所有的桥梁都已被炸毁。

    担负阻挡德国先头部队个装甲师渡河的,只是一个法国轻骑师,总共只有门反坦克炮。这支法军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进入阵地,就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飘荡在马斯河上用以堵塞河道的法国驳船,恰好为德军提供了架桥的支架。而与马斯河平行的运河上的桥梁,全部完好无损地落入德军手中。

    5月1日,德军开始轰炸马斯河对岸的法军指挥所、机枪掩体、火炮阵地和交通道路。轰炸每隔几小时就重复一次,以便掩护乘橡皮艇强渡马斯河的德军坑道工兵和步兵。同时,德军第1装甲师很快突破了法军阵线,在歇梅里建立了一个纵深英里的凸出部据点。

    5月14日,英法盟军出动170架飞机,袭击德军在马斯河上架设的浮桥,结果仅仅破坏了座浮桥。而盟军却损失了85架飞机,侥幸飞回来的飞机也被打得体无完肤。

    5月15日下午,古德里安将军认为,已经完成了突破法军前沿的任务,便决定执行第二项任务,挥师西向,直赴英吉利海岸。此时,古德里安孤军冒进,其侧翼暴露在已经退回内地的法国第集团军的打击之下;但亨茨格将军只担心保不住通往巴黎的道路,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应该抓住这一反扑的良机。这位将军不但不进攻,反而主动撤退,未经战斗,就把西埃尔与马斯之间的100个小型要塞,拱手让给了德军。他以自己的行动,扩大了马斯河以南德军凸出部的据点。

    也是在5月15日,法军司令部终于明白了局势最危险的地区在哪里。甘末林将军命令开入比利时的军队停止前进,立即撤回法国;同时命令乔治将军的装甲兵向色当地区反攻。

    可惜,法军第装甲师分散在长达1英里的战线上,已经几乎荡然无存了,要想重新集结成一个师,给车辆加上油,及时派上用场,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于是,法军司令部重新搬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办法,决定在坦克的支援下,发动一次传统的步兵攻势。结果,反攻战斗变成了16辆法国坦克,与德国反坦克炮之间的一场局部炮战。

    5月15日深夜,即交战5天之后,甘末林将军向法国政府报告说:德军已经突破了法军的防御,并以大量兵力开进了突破口。他对巴黎的安全“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看来,这位总司令在关键时刻拿不出解救危机的办法,他选择了撂挑子。但处于危机中的法国,能够与这位总司令一样撂挑子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