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误会有三,一琴一书一叹

巴赫不爱练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我的钢琴有诈最新章节!

    几番纠结之后,秦键放弃了从酒柜中拿出一瓶的冲动。

    起身朝着最角落里的三角钢琴走去。

    “啧啧”

    好好一架施坦威大三角在这儿竟然变成了放杂物的地方了。

    秦键弯腰轻轻吹了一口琴台,“b211。”

    “七尺音乐会演奏用琴。”

    “搞歌剧的人是不是对钢琴有什么误会?”

    “奢侈。”

    合死的琴板上,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几个奖杯和不少荣誉证书一类的东西凌乱的摆放在上面。

    最过分的是还有半瓶没有喝完的红酒。

    这应该是整个房间里卫生最差的地方了。

    秦键小心翼翼的掀开琴盖,轻轻的按下了一组和弦,接着眉头一皱。

    “叮ing~~”

    刺耳的不和谐声响顿时充满整个房间。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跑弦问题了,得大调,不然这琴没法弹。

    等军训结束吧,得抽一天时间把这台琴好好调调。

    估计琴房里的琴应该不会比这台琴更好了。

    基本上把这里的情况了解了一番,秦键看了看手机,还不到八点。

    寻思着回去那么早也无事可做,他随手从书堆里抽出了一本书。

    “《关于歌剧的误会》。”

    书名不错,看到作者名字最后的两个字,秦键意识到这大概率是一个俄国人写的书。

    “斯基。”

    不过有趣的是一旁的翻译者写着“李爽。”

    这把他的阅读欲望彻底调动了起来。

    回吧台前,秦键犹豫的打开了冰箱的冷藏室,一列罐装啤酒引入眼帘。

    片刻。

    “感谢师哥师姐。”

    喝着冰凉爽口的啤酒,秦键趴在吧台上阅读了起来。

    序章。

    “说起来歌剧这种体裁从一开始就是个误会。”

    有趣的见解。

    “文艺复兴的风潮席卷欧洲,直到美术文学领域已经硕果累累,音乐才如梦方醒。”

    “一群文人智者资源聚集在弗洛伦萨贵族巴尔迪家中,商讨着复兴古希腊戏剧的宏图大业。”

    “他们认定,在古希腊的悲剧中,音乐一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贯穿剧情发展始终。”

    “不过令人头疼的是,音乐不像文学和美术,有着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实物传给后人,那是没有录音设备,也没有记谱法。”

    “没有摹本,只好假造。”

    “这些文人凭着一股热情和冲动,声称音乐应该像古希腊的悲剧一样,走上舞台,直接参与到戏剧的发展和冲突中,以自然的人声吟唱唤起观众的强烈情感。”

    “只有这样做,才算是忠实的继承和复兴了古希腊悲剧的精神。”

    “这群文人音乐家以为,他们脑子里想象的这种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是古希腊悲剧的再造,但不曾想,结果却促成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种诞生————歌剧。”

    “此乃误会一。”

    原来如此。

    关于歌剧的起源秦键了解一些皮毛,的确是在1600年前后的弗洛伦萨出现,起源于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

    现在看来虽然不能只听一家之言,但字里行间无心插柳的味道确实也符合那个时代背景。

    秦键继续读了下去。

    “误会之二。”

    “歌剧诞生之时的本意是一种供贵族圈子观赏的‘高雅’人文艺术,取材神话,音乐着意于表达诗词的曲折美妙意境。”

    “没料到,这东西后来却发展成了西方文化中大众娱乐的前身。”

    “格局巧妙的急用了意国曼妙的歌喉,不但贵族们喜欢,而且平民百姓,尤其是商人和中产阶级也附庸风雅。”

    “自从威尼斯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家公众歌剧院,自那以后,只要肯掏钱,谁都可以去歌剧院过把瘾。”

    艺术走向平民当然是件好事。

    秦键灌了一口酒,舒坦。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看歌剧的人越来越多,歌剧剧目的音乐质量和艺术评委也大打折扣。”

    “买票看戏的人多,供不应求,创作自然粗糙滥造,写作快手几个星期出一部歌剧出一部歌剧,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且艺术要求较低熟练的匠人都能一挥而就。”

    这听起了倒有点像国内流行乐坛上的口水歌。

    需求决定市场,古今中外皆如此。

    “这种似乎不动脑筋的写作习惯一是意国作曲家的专长,罗西尼,萨玛蒂尼等人依然保持着这个传统。”

    “这令贝多芬这样在创作中绞尽脑汁赋予思辨的德国人鄙视的同时又格外嫉妒。”

    哈哈哈哈,心疼贝大爷一秒。

    ““写得快,当然不见的写得不好,但陈词滥调和滥竽充数的概率的确比较高。”

    “当歌剧的发展陷入了重复的‘套路’之后,故事本身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情感不再是公众的关注点。”

    “人们忙了一天,晚上到歌剧院不为别的,就是找个乐,寻求点感官上的愉悦和刺激。”

    这一段有点像在评价今天的网络小说现象。

    老子打开app只是想放松一下而已,作者你写的是个啥?

    远古的套路,狗血的剧情,粗糙的文笔,还有不稳定的更新。

    真是够了。

    “于是,咏叹调迅速发展了起来,不管什么剧情,只要有好听的曲调就可以了。”

    所以可以理解咏叹调为脑洞吗?

    秦键再次端起易拉罐。

    咕嘟。

    “甚至为了博人眼球,出现了男扮女声的阉人歌手,为了出名捞钱,不惜违反自然,以男性的气息支持似女性般富于诱惑力的花腔技巧。”

    这...

    “所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有见识的文人中,很少有人为歌剧说好话。”

    难怪格鲁克「前文提到的萨玛蒂尼的学生」要进行歌剧的改革,瓦格纳「贝多芬后的德国音乐届的时代巨匠」之所以对以前的歌剧传统嗤之以鼻。

    这其中确实是有必然性。

    如此看来,把歌剧的发展看成一个国家的音乐艺术高度的标志这一观点,的确是有点误会。

    按照这一说法,歌剧的发展有点像今天的电影。

    大制作,高产出,但真正有意义的杰作确是凤毛麟角。

    不过电影他没兴趣,也不不关心。

    对秦键而言,有时间练练琴,听听音乐,也比看电影来的实惠。

    话回到歌剧,对于国人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观赏起来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语言文字上的障碍,一经翻译过来的语种演唱,几乎无法卒听。

    国内各大剧院每年都会排演数不尽的歌剧剧目,可真正去聆听艺术而不是附庸风雅的又有多少?

    要在国内发展歌剧,路漫漫其修远。

    长叹一声,秦键仰头一口干尽了易拉罐里的最后一口啤酒。

    片刻。

    秦键看着夜女王的神庙傻笑了一声。

    “呵。”

    自己这是喝了假酒了。

    “我一个弹钢琴的,操心歌剧干什么?”

    又是良久。

    “呵。”

    自嘲的摇了摇头。

    秦键合起了眼前的书。

    书很厚,路还长,好在时间尚有。

    将书插回了原来的位置。

    扔掉了手中的空易拉罐,他轻轻的关上了灯。

    最后扭头看了一眼幽暗中的夜之女王。

    轻轻的合上了309的大门。

    “咔。”

    夜女王像是隐入了神庙。

    309教研室顿时陷入了一片黑暗。

    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红色的光点正俯视这里的一切。

    ...

    这一晚,秦键的收获远比他想象的要大。

    繁华又古朴的校园,或许他来到这里来也是一场误会。

    原本只是一个任务,就算带着点承诺的意思。

    可现在莫名的开始有了一种仪式感的味道了。

    但不得不承认。

    秦键有点喜欢上这种感觉了。

    不过。

    ...

    “莫大爷,你可真是会出难题。”

    ...

    柔和的晚风吹来了校园里的阵阵欢笑,是青春的声音。

    片刻。

    他朝着风来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