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一毛不拔

莫问太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我,大明头号反贼最新章节!

    龚成康这摩拳擦掌正准备大干一场呢,看到匆匆赶来的李邦华,还有他身后跟着的从未见过的史缵烈。

    龚成康不禁好奇问道:“李大人,弟兄们都准备好了,您这是干嘛?”

    “成康,且慢攻城,这武昌知县乃是我的乡邻,先等我前去劝降一番,若是说服他开城投降,岂不又免了一场兵灾!”

    龚成康一听这话,心中不禁了然,他赶忙叫停攻城准备。

    此时史缵烈站了出来,他主动来到城下,对着城楼上高声叫喊道:“知县林增志大人可在?我是黄州知府史缵烈,有事求见你家大人!”

    楼上的守城将士一听是江对岸的知府到来,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赶紧请示城楼里的林增志。

    已经是四十三岁的林增志听到城外来人是黄州知府史缵烈,立刻起身来到城墙边上,往下一眼望去,果真是一位穿着五品官袍的男子。

    看到史缵烈在城下,林增志立刻意识到他已经投降了。

    他冷嘲热讽的说道:“史大人,你不在黄冈守城,为何在此?”

    史缵类一听这话,知道这是林增志在挖苦自己。

    他无奈苦笑着说道:“林贤弟,愚兄今日特来做说客!”

    林增志一听,不禁冷笑道:“果真,你降了反贼,你这二臣贼子,不以身殉国,还有脸来做说客,真是好不要脸,枉你苦读圣贤之书,深受朝廷厚恩,你就是这样报答陛下,报答朝廷的吗?”

    史缵烈一听这话,顿时胸中早已准备的千言万语都被憋了回去。

    正在史缵烈无言之时,李邦华走了上来。

    他对着城墙上喊道:“林贤侄,可还记得我否?”

    林增志定眼一看,不禁大惊失色。

    “李尚书,您为何在此?”

    林增志是安福人,跟李邦华老家盘古镇距离不过才二十里不到,林增志少年时随父亲到温州瑞安,寄籍在那,但是每年依然会回安福老家祭祖。

    对于李邦华这位官场前辈,又尽在咫尺,他怎么可能会不去拜访。

    他对李邦华还是非常尊敬的,看到李邦华出现,林增志赶紧行礼道:“李尚书,许久不见了,您老可还好?”

    李邦华微微一笑,指着紧闭的城门说道:“贤侄,这可不是说话的地方,可否让老夫入城,与贤侄畅饮一番呢?”

    林增志听到这话,不禁想了一下,最终答应了李邦华的要求。

    李邦华出现在反贼阵前,这已经说明这位兵部尚书都已经加入了反贼行列了。

    林增志已经猜到了李邦华前来的目的,但是他心里其实也清楚,单靠一个武昌县,是不可能挡得住上万大军强攻的,破城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但是长年以来熟读圣人书的林增志心里就是有一道坎,他没法直接投降,因为这样太容易背上一个不忠的名声了。

    林增志本来打定心思以身殉国,报效皇恩的。

    但是在看到李邦华的到来,林增志的内心不禁动摇了一下。

    李邦华乃是吉安大儒,朝廷大员,这种人都跟着反贼了,他一个小小的武昌知县,又算得了什么呢?

    林增志名人放下吊篮,把李邦华和史缵烈二人吊了上去。

    李邦华坐着吊篮上了城楼,一上来就有一群士兵围了过来,把刀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

    林增志一看,赶忙厉声喝道:“这是李公,前兵部尚书,不得无礼!”

    几名士兵一听兵部尚书,吓得赶紧收了刀子后退。

    见士兵退下,林增志赶紧行礼告罪道:“李公,多有得罪了!”

    李邦华摆摆手,“无妨,你也是忠于王事而已,贤侄,老夫今日还未进食,贤侄可有佳肴款待?”

    林增志一听这话,知道李邦华这是要找机会说降自己了。

    他马上说道:“李公,请随我前往县衙,我这就命人准备酒宴,款待李公!”

    临下城楼前,林增志叫来把总嘱咐道:“看好城池,我去去就来!”

    把总听到知县要走,不禁急问道:“大人,万一反贼攻城怎么办?”

    林增志笑了笑道:“在我没有送他们出城之前,反贼是不会攻城的,你安心在这看着,注意不要跟他们起冲突!”

    说完林增志便给把总使了一个颜色。

    把总跟着林增志已经有好几年了,对于林增志这个眼神立马懂了。

    林大人这是要去谈条件了,准备给众人博一个好的前程。

    乱世已至,湖广也不是什么人间天堂了,自打张献忠起事以来,湖广就被被骚扰了好几次。

    朝廷现在也是在风雨飘摇之中,特别是去年年初传出皇陵被烧的消息,大家都在纷纷讨论,说朱家的气数将近,天下就要改朝换代了。

    只是众人都不知道这改朝换代的人到底是谁。

    林增志一行人下了城楼来到县衙,林增志为了显示尊重,把李邦华直接请到了自己的后宅,并且叫来自己的妻子见礼。

    林增志知县武昌,家属也一同跟着过来了。

    林增志三十五岁才中的进士,得了一个外放蒲圻知县的差事,后来又迁到了武昌任知县。

    任职武昌后,林增志便把自己的妻子父母一同接了过来,一家老小都在身边。

    他们家本是江西安福人,在温州瑞安也不过是寄籍而已,并无根基。

    李邦华跟林增志的家属见过之后,他直接开门见山道:“贤侄,老夫此次前来,是为劝限制投诚一事而来。”

    林增志听到这话,面不改色的问道:“敢问李公,您是何时入的那江南总督的帐下?”

    “去年。”

    林增志听到这话,不禁为止一滞。

    想不到人家李邦华都已经加入义军一年了。

    “李公是朝廷栋梁,社稷重臣,晚辈对李公甚是尊重,李公从贼,定然有您的道理,学生本不该问,但是学生还是不解,那江南总督,到底有何魅力,能让李公您这样的人都跟随于他呢?”

    李邦华想了想,嘴里口吐了八个字:“不世明君,千古难逢!”

    林增志听到这八个字,顿时心中一惊,想不到自己这江西老乡,居然被李邦华用如此称赞,看来的确非同常人。

    史缵烈此时也出来说道:“贤弟,这江南总督确是明主,他虽名为反贼,但是攻城略地,却对百姓秋毫无犯,且打击不法豪强,收拢土地,广散于治下百姓。

    前日黄冈城外大战,想必贤弟也隔江听到了,那张献忠是何等厉害,他与我主在城外血战一天,张献忠愣是兵败撤退,伏尸数万。

    据愚兄所知,江西大部地区去年都取得了大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此等人物,不正是吾辈所盼望的明主乎?”

    听到史缵烈这话,林增志的心头动了。

    前天他隔着长江就听到了对岸传来的喊杀声和炮声。

    当时他还纳闷,黄冈到底发生了啥事,居然动静如此之大。

    他当时还想派几条快船渡江前去查看,结果被却莫谦的水师给堵住了,根本过不去江。

    等到今天,他才知道原来是张献忠和莫谦在城外大战了一场。

    林增志想了想,说:“李公,史兄,我若投降,这城中的百姓和军官们该当如何处置?”

    李邦华和史缵烈互相对视了一眼,李邦华说:“一切从原,不过城防由义军接管,军官们愿意投降的,可加入义军,今后作战有功,照常封赏升职,不愿从军的,发放路费准予回家。

    当然了,若是军中和官府里有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恶徒,则必须论罪,当斩则斩,当判则判,绝不手软!”

    林增志听到这话,顿时心里有了底。

    “好,就如此,我林增志,愿降!”

    ......

    武昌县不攻自破,知县林增志率部投降,得到消息的莫谦此时也刚好率军渡江。

    莫谦在黄冈留了两千兵马守城,交有彭金洪负责,固守黄冈,本人则率领一万大军乘船渡江,在武昌码头登岸。

    龚成康听到大帅亲临,赶紧告知了城内的李邦华等人。

    李邦华带着新降的林增志亲自到码头迎接。

    当林增志亲眼见到自己这位江西老乡时,顿时眼睛都呆住了。

    “您就是江南总督莫大王?”

    莫谦看着发呆的林增志,不禁笑问:“怎么?我不像是个总督的样子吗?”

    林增志这才反应过来,赶紧解释道:“不不不,只是我未曾想到,江南总督莫大王,居然如此年轻!”

    莫谦哈哈大笑,拉起林增志的手说:“听说你是安福人,我是宜春人,离你安福老家近的很,我们也算是老乡了,你献城有功,按照我义军的规矩,凡是主动投诚的,经过考察后,都可官复原职。

    李公和史大人都给我作保,说你是个好官,这样,这武昌知县的差事,你先继续兼着,不过我义军的政策你估计可能不了解,等我回头找几个助手给你打下手,让他们帮助你推行义军的均田策,你看如何?”

    “任先既已投降,自然一切以主公命令为准,主公,请入城!”

    “好,请!”

    大军进入城内,城中百姓都用又害怕又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义军部队。

    武昌县百姓都未曾听说过江西义军的名号,但是因为之前朝廷经常宣称张献忠等贼的残暴,所以对于这种造反的义军,大家心中都有些害怕。

    很快义军的安民告示便在城内各处张贴开来,告示里明确表示百姓们不必害怕,义军不会拿百姓一针一线,并且告知百姓,有任何胆敢欺压百姓索要财物的士兵,都可以前往县衙告状,一旦查实,就地处斩。

    安民告示一出,再加上义军严肃的军纪,百姓们心里的石头就放了下去。

    四月初五日一早,莫谦亲率军步兵两万,水师战船六十艘,水兵三千人,押送粮草民夫两万人,从武昌县启程,一路浩浩荡荡,直奔西北一百里外的武昌府。

    此时的武昌府内,早已是人心惶惶。

    张献忠兵败黄冈后,这厮并未远走,反而在隔江相望的黄陂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渡江一般。

    与武昌府隔江的汉阳府此时也是如临大敌,因为张献忠的兵马已经在汉阳府外围出现了,汉阳城外有几十个村子已经遭到了张献忠兵马的打劫,百姓死者多达几百人。

    汉阳城外的百姓都知道要打仗了,纷纷携带家眷行礼逃离村落,躲入府城汉阳避难。

    汉阳知府殷德明见到张献忠的兵峰,知道汉阳必不可守,带着人就渡江逃到了武昌府内。

    殷德明前脚刚到武昌,后脚莫谦就带着两万大军和三千水师抵达武昌城外。

    水师横列在长江之上,大军陈列于武昌南城东城外面。

    加上钱大有先前率兵马,三万大军和两万民居就在城外驻扎下来,连营十里,浩浩荡荡,守城将领看到贼军如此之众,顿时心里吓得瑟瑟发抖。

    此时武昌府内,湖广巡抚唐晖虽在城中有三万兵马,但是都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三万人除了一万是从德安前线调回的剿寇主力,剩下两万人都是匆匆募集而来。

    而就这两万人马,唐晖也不一定指挥得动,因为他没钱给这两万人开军饷,甚至连一万官军的军饷都没钱发了。

    此时参将崔文荣站了出来,他对唐晖建议道:“抚台大人,何不率三司官员向楚王要钱,楚王藏金百万,抚台大人与两司衙门的人一同去找楚王,求楚王出钱,这三万大军军饷或许就有着落了。”

    唐晖一听,觉得这是个主意,马上带着湖广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主官大员们前往楚王府,求楚王赞助军费。

    楚王一听三司大员是来要钱的,顿时鼻子都要气的冒烟。

    他把三司大员都请到自己大殿里来,指着朱元璋赐给第一代楚王的裹金交椅说:“寡人可没钱助军,王府里值钱的就剩这把太祖爷赐的金椅了,唯此可佐军,他无有!”

    三司大员一听这话,心里头那个气的哟。

    这楚王富甲一方,眼下都兵临城下了,居然还一毛不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