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列强动态

大肥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异时空之大中华最新章节!

    第二百五十七章列强动态

    英国通过世界大战击败了竞争对手德国,战后又获得了许多新的殖民地和商业利益。因而战后英国的政治家对英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影响是极为自信的。‘不列颠的旗帜已飘扬在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帝国领土上,我们的意见,对于各国人民的意志,或是决定人民的命运,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位英国的议员曾如此得意地说到。但是在大战中,英国在战场上也伤亡了200万人以上,国民财富损失了13,国力开始下降。做为曾是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它已开始了下滑的沉重历程。

    面对日渐削弱的帝国经济实力和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英国在战后实行了‘十年无大战‘的国际政策。根据这个‘十年规则‘,战后英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减。陆军从300万减至1920年的37万。陆军在1914年还拥有14万训练有素的后备军,而到1923年则仅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3个月内,英军可动员6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而到1931年,如果战争爆发,则在同样时间内只能动员2个步兵师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长达4年之久的堑壕战,英军损失了70万士兵才取得了胜利。因而英国的领导人和大众都认为,一次大战的作战方式是不正常的,违背了英国的传统海上战略,认为应当放弃这种300年来的战争经验所证明的战略。根据这一观点,英国集中陆军于本土和帝国防务,仅以强大的海军实行传统的海上封锁战略去干涉大陆欧洲的冲突,以为这样既可以保住不列颠帝国,又能减少由于大规模地面作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因此当时的陆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替换海外部队,准备应付欧洲之外的小型冲突,维持国内秩序。

    ‘十年规则‘是英国在两次大战期间最重要的国际政策。这个政策的基点在于限制和削减军费。1932年,这个政策虽然被取消,但其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当时的英国内阁仍一致认为,取消‘十年规则‘并不等于认为不顾财政和经济状况而增加国防开支是合理的。当时的英国政府把保持财政和经济稳定看成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因为这既可表现出威摄德国的经济实力,也是可以进行持久战的可靠保证。所以这个思想始终支配着国防政策的制定。当然这与英国的国内状况密切相关。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财政损失高达118亿英镑。战后,英国欠美国40亿美元的债务,1929年的经济危机同样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冲击,1931年,英国外贸出口额下降了30%;1933年,英国失业人口达300万。因此英国政府认为,笼罩在英国财政和经济上的危机比战争危机更可怕。因而英国的军费开支始终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1932年,英**费予算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最低点。陆军的予算从1922年的6200万英镑减至1932年的3600万英镑。

    消极的国防政策导致了军力的下降,而军力的下降则必然导致其在外交等方面的变化,最终导致绥靖政策的产生。

    英国是一个以海上贸易为中心的国家。其国家利益包括海洋利益,海外殖民地利益和欧洲大陆均势利益。因而尽管消极的国防政策对英国整体防务力量影响很大,但英国在20年代还是比较重视海军的发展。1921年,英国为争夺海权,准备重整海军,计划建造36艘巨型军舰。在华盛顿会议上,经过激烈讨价还价,最终决定英、美、日三**舰比例为10∶第一的地位,海军力量可以保持在50万吨,到1922年签定五国公约规定时,英国可保持52。5万吨,与美国持平,与日本仍是5∶3之比。规定英国可拥有航空母舰13。5万吨,单舰排水量不超过3。5万吨,舰炮在16英寸以下。但华盛顿会议主要目的是日美争夺太平洋的霸权,而英国则想力争保住海上霸主地位,同时利用条约来捆住别人的手脚,因此千方百计地想要主导海上裁军的进程。终于在英国的极力主张之下,伦敦海军会议于1930年1月至4月召开,通过了限制和裁减海军军备的国际条约,规定英美海军力量仍为第一,战列舰各为15艘,并规定了潜艇的总吨位数。这一时期,英国海军在总的力量上虽然仍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但实际上从英国的国力特别是它与美国的国力相比较上看,保持第一已是勉为其难,后继乏力了。皇家海军海上无敌,独步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盛名之下的法**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人终于战胜了老对手德国,报了普法战争之仇,夺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时的法**队名声大振,被公认为世界上的军事强国。但它如何能保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让德国这个可怕的邻居永世不得翻身,这是一次大战结束后,法**队要考虑的问题。

    凡尔赛体系确立后,法国与英美等国分别签定防御条约,而德法接壤的莱茵区划为非军事区,由协约**队驻守15年,德军不得超过10万人,同时由于现代战争极其残酷,破坏性极大,法国虽是战胜国,但在大战期间,仍伤亡了138万多人,数百座城市化为灰烬,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举国上下极为厌战而和平主义盛行。同时根据大战时法国取胜的经验,这就是通过绵亘、筑有坚固工事的防线即可抵御任何火力的打击和任何敌人的进攻,终使敌人情疲力尽,再在友军的配合之下一举歼灭之。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第二次这样战胜德国呢。因此维护凡尔赛体系是法国安全系统的支柱,惧怕战争是法**民共有的心理,战略防御是军队的指导思想,建立绵亘的防线是国防建设的重点。这决定了战后法军朝着和平的、防御性和非机动性的方向发展。

    大战结束后,法军即开始大规模裁军,先后裁去46个陆军师,到1919年4月,法军有67万人。此后,法军再也没有大的裁军或扩军行动,后来的20年间,法军现役部队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上。

    由于和平主义的盛行,厌战就必然不愿当兵,因而军队中渐渐出现极度涣散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几年之后才得到局部扭转。法军当时的指导方针是‘决不准备发动进攻性战争‘。并将军备控制在少得不能再少的情况下。1923年4月,法国颁布新的征兵法,规定服现役为1年半,战争部(1932年改称国防部)视需要有权单独征召,征兵法的实施解决了现役时间短和更新快的问题。当时的法**队在国内有26个师,莱茵地区有6个师,海外殖民地还有一部分驻军。另外还有5个骑兵师和2个航空师。1928年,法国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夕达到了这一时期繁荣的顶点。这一年法军又颁布了新的征兵法,现役期由一年半改为一年,同时提高了士兵的待遇,并对军队编制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本土由20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3个航空师组成,另编4个殖民地师。

    这一时期最大的国防建设就是建立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的修筑完全体现了法**队在国防政策方面的总体设想。防线从1929年开始修建,当时的战争部长安德烈。马奇诺说服了国会,使它拨出了29亿法郎,以后又拨款12亿多法郎,终于修成了法国人自以为是不可愈越、牢不可破的防线,他们可以在马奇诺防线后高枕无忧了。

    这一时期军队的装备也有所改善。步兵的火力得到加强,机枪,火炮受到青睐,但坦克装甲车则受到忽视。尽管法国的坦克之父艾斯蒂安将军在20年代就予见到,快速机动是达成突然袭击的最有力的手段,用装甲车打败敌人,有朝一日我们要装备1万辆装甲车,对100公里以外的敌阵地实施新的打击。要求把坦克装甲部队单独出来做为一支独立的进攻力量来使用。但这与法军的整体防务思想是不符的,因此受到冷落也是必然的。它是不会为以贝当元帅为代表的保守势力所接受。因此虽然法**队在当时拥有3500辆雷诺公司生产的f。t型坦克,但性能很差,只被视为步兵的随伴武器而编成10个坦克团和4个坦克营,配属部队。

    尽管法国人对飞机的认识并不那么深刻,但对其威力还是注意到了。法军统帅贝当当时曾认为要生产就生产空中火炮,装在装甲飞机上的火炮能产生重大效果。法国于1928年成立空军部,但因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使空军的发展也非常缓慢。

    法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已沦为海上二等国家。由于有德国这样危险的邻居,使得法国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欧洲大陆上,放在法德边境上。

    因此法国海上军事力量在世界海上霸权争夺中的分量越来越小,法国的海军不仅落后于英美,而且落后于日本,而与意大利相同,他们之间的比例为5∶5∶3∶1。75∶1。75。已沦为三等国家。此后这个比例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法国20年代到30年代初,海军主要的目标就是在地中海与意大利争夺那里的海权。

    畸型的意大利军队

    意大利作为战胜国也参加了战后的瓜分。但由于意大利是后起的‘穷人帝国主义‘,实力并不强,因而在分脏过程中屡遭各大国的歧视。1922年10月,国内外的一系列矛盾终于导致了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的上台。在取得政权之后,他很快就公开提出要打破欧洲平衡、建立强大的意大利帝国、意大利要统治地中海等主张。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全国实行军国主义的‘民兵‘体制,全面推行法西斯化。规定从1923年1月起对全国公民进行军事教育,全国公民都要按年令、性别分别编入不同的法西斯准军事组织。在经济上加紧了战略经济的体制转变。

    为了实现其对外扩张的计划,意大利政府大幅度地增加了军费。1922年-1930年,年均军费达到51。63亿里拉,占全部公共予算的19。2%。

    海军是意大利三军中较强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的舰队已随帝国而灭亡,地中海就只有法国舰队与意大利人争雄了。为称霸地中海,意大利加紧了海军建设,到3o年代以后,这一进程大大加快。

    意大利空军是于战后的1923年正式建立的,受意大利朱利奥。杜黑的制空权理论影响极大,因此意大利政府和军队都十分重视空军的建设,当时许多狂热青年都以能参加空军为荣。

    意大利陆军是比较弱小的。1932年,陆军也只有兵力29万人,其武器装备也比较落后,坦克只有几百辆,而且都是仿制英国的袖珍坦克,重量不过3吨,只能配备机枪,任何可以击穿装甲履带的武器都无法携带。其所拥有的较好的火炮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奥地利军队手中缴获的战利品。这个‘穷人帝国主义‘虽然在对外扩张中张牙舞爪,但却时常露出捉襟见肘的窘相。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赢家。美国本土上没有落下一枚炸弹,美国士兵在前线阵亡的只有10万人,而工业特别是军火工业在大战期间得到飞跃发展。美国在战后摇身一变成为欧洲列强的债权国,它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

    战后美**方以马汉战略为发展国防力量的指导思想,以此来制定美国的军备战略方针。马汉的战略是以‘海权‘为中心,主张优于其它军种大力扩充海军。围绕着对太平洋和远东及全球的争夺,战后10年,美国的战争计划主要是针对英、日两国,特别是针对日本。1921年-1924年,由美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参谋长联席会议前身)制定了‘橙色计划‘,其目标是尽早建立西太平洋上美国对日本兵力的优势,通过封锁和袭扰打败日本,对其海军部队和经济生活实施海上和空中进攻作战。在其后的10余年中,美国此项计划的基本精神始终没有变化。美国的战略制定者还设想了其它几种战争可能性,甚至进一步设想美国同时对英日两国进行海上作战,而制定了白色一橙色计划。但20-30年代的国际形势,决定了对英国的作战不过是一种最坏的打算。最可能的作战对象仍是日本。美**方直到30年代后期才逐步确认法西斯德国是最危险的敌人。

    在这种战略指导下,美国决心要建立起一支比英国更强大的海军。大战刚刚止息,美国立即恢复1916年的造舰计划,增建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到1919年美国海军军费已占到整个国家予算的13。进入30年代,德国法西斯兴起,世界战略格局开始动摇,日本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利益,成为其真正的主要敌人,因而美国的扩军备战有增无已,即便是大萧条也未能干扰政府的决心。1930年,美国海军已拥有各类军舰285艘,总吨位达到929761吨。1933年,舰艇达到342艘,总吨位首次超过百万吨。

    但这种海军制胜,海军第一的理论,影响了三军的平衡发展。在这期间,陆军相对于海军是在人数和装备上非常不利的条件下进行建设的。1920年,美国会通过了国防法,这对于陆军体制有深远的影响。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以民兵为主体的美国陆军体制。规定美国陆军将由正规陆军、调服联邦勤务的国民警卫队以及包括军官后备队和士兵后备队在内的在编后备役人员组成。国民警卫队和在编后备役人员属民兵部队,即公民陆军。正规陆军平时最高限额为28万人,国民警卫队为43。5万人。并将全部陆军分别划归美国本土9个作战与管理兼顾的军辖区,每个军辖区辖1个正规陆军师、2个国民警卫师和3个在编后备役师,以保证出现严重事态时以这些部队为基础进行快速动员。美国还特别重视对后备军官团的培训。1928年,在350所地方学校建立了后备军官训练团,由正规陆军抽调军官担任训练团的军事科学教授。每年都有训练团毕业的学生约6000人成为陆军后备役军官。战后的这一时期,是美国陆军中正规部队与非正规部队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重要阶段。1920年的国防部还对陆军的指挥系统进行了改组,大大提高了陆军参谋总部的权力。但总的说来,陆军的发展远远落在海军的后面。

    美国空军的发展同样未能摆脱马汉战略的阴影,美**界中虽早有人如米切尔将军提出了大力发展空军,并将其从传统的军种中独立出来的主张。

    但这些主张一直未能受到美国决策人物的重视,空军依然被附属于陆军之中,只做为国土防御的一种手段。虽然美国在19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并编入现役,但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威力和作用还是未被人们充分地认识到。

    尽管美国的陆军和空军发展比较迟滞,但美国毕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拥有最强大的科技和经济力量,一但进行战争动员,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