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有点意思

高粱河车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最新章节!

    几天的功夫,老朱就在自己老家的太平乡一代,征召了数百个乡党。

    随后又带着人整个钟离跑了个遍,才把八百人招满了,这时候都眼看到年跟前了。

    跟张坚在江都一呼百应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这八百人都是他的乡党,且都是自幼练过几下拳脚枪棒的汉子,兵员素质相当不错。

    人齐了之后,老朱也就在钟离驻扎下来,整日就是练兵,庄稼汉子想要练成精兵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毕竟后世新兵训练都得三个月,他这八百兵还都是新兵,就三十个徐州老兵算是懂得些军中常例,比如操练内容,军中的规矩,各种旗号的意义,听到什么号令要做什么事,营帐如何搭建,队列怎么站,如何行进不然这些东西就连老朱都不懂。

    而这些,还都是最基本的。

    一开始这些规矩让这些庄稼汉们可是吃尽了苦头。

    “重八哥,这规矩也太多了,拉屎撒尿都得被管着,一大早就得起来操练,半夜还得巡逻站哨.”

    “是啊重八哥,我昨天夜里起的急,就在帐篷边上撒了泡尿,就被巡逻的徐州兵给抓到了,还要打我鞭子呢.”

    “就是,这些徐州来的兵也太多分了,一点面子都不给啊.”

    几个同村的兄弟围着老朱嗡嗡的说着,老朱本来看着手里刚从钟离县城买的《春秋》脑袋就嗡嗡作响,被这些人说的更烦了。

    腾的一下站起来,把书往案上一拍。

    “你们还有理了?来之前我是不是跟你们说过,军中有军中的规矩?你们怎么答应我的?这还没打仗呢就都受不了了?还拉屎撒尿都得管着,不管行嘛?要让伱们随意解决,这用不了两天,整个营里还能待的人?都给老子滚回去,咱告诉你们,徐州的这些老兵,都是跟着李将军打过仗的,特意派给咱教你们咋当兵的,是给咱帮忙的,你们要是一个个在敢跟人家找事,别怪咱收拾你们!”

    “滚!”

    几个同村的听完了,都吓了一哆嗦,灰溜溜的走了。

    老朱也算是骤得高位,之前连兵都没当过,现在直接独领一营,虽然只有八百人,但治军练兵的本事,他也是边学边干。

    另一边,作为一方豪强的张坚,就要顺利的多。

    家中佃户、奴仆、雇工加起来好几万人的张家,想征八百个兵那是手到擒来。

    他又请了驻扎在广陵的陈瑱帮忙,要来好些个队正和老兵帮他训练。想起老朱来,又跟陈瑱提了一嘴。

    陈瑱现在已经被划入李元徽的平南将军府听命,想着老朱那边虽然不熟悉,也不好拒绝张坚的请求,就让堂弟陈琼,带了一队人马,以及几个文书前往淮南钟离,帮老朱练兵和处置杂务。

    陈琼的到来算是解了老朱的燃眉之急。

    这白天帮着老朱练兵,晚上老朱又拿着春秋过来找他。

    陈琼看着老朱拿着春秋,很是疑惑的问道:“朱兄,这《春秋》你看得懂?”

    陈家在下邳算是大族,祖上更是饱学之士,即便如此,陈琼自己也不算能把《春秋》读通。

    老朱很实在的摇了摇头,“咱就是听说关云长夜读春秋,这不想着学学关门神。”

    陈琼闻言笑了笑,不过却认真的跟他解释道:“这《春秋》啊,是周代鲁国的史书,也是儒家经典,微言大义。关云长夜读春秋之前,他肯定是先从认字学起,朱兄想要向学自然是好事,可这一上来就读春秋是有些难了,你应该先从这个《说文解字》和《千字文》这些蒙学学起,做学问也得循序渐进。”

    老朱听完了挠了挠头,感觉自己闹了个笑话,“那”

    陈琼继续道:“现在左右无事,我就教你识字。”

    “那就多谢陈兄弟了。”

    当了几天教书先生,陈琼就感觉老朱学东西是很快的,认了几十上百个字了。

    还给自己起了新名字,朱兴宗。

    而他麾下这八百淮南兵,也渐渐有了兵样。朱兴宗除了读书习字,日常操练,指挥队列,旗号识别等也都学的飞快。

    这让陈琼不禁有些佩服起李元徽的识人之明。

    之前他对李元徽委任一个大字都不认识一箩筐的和尚为别部司马还颇有微词,觉得老朱不过是个有些匹夫之勇,现在再看,已经能处理日常的军务和操练。

    并且他在这些淮南兵里面威信也是与日俱增,声势日隆,这些都让陈琼惊讶不已。

    老朱等人飞快进步的同时,李元徽在洛阳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了。

    刘玄机跟着李神符的儿子李孝纪去长安相亲了,估计得年后才能回来。

    圣人慕容英身体不大好,慕容佳音几乎很少回来,大多数时候都留在宫中。

    李元徽则大多数时候都窝在书房里读书,慕容据给他的东西需要时间来消化。

    本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说法,李元徽直接开始抄书了。一边抄读,一边写心得体会。

    同时还让伯父大将军李神符帮他寻几个幕僚。毕竟都官居三品了,总不能啥事都亲力亲为吧?

    起草个文书,军令,总不能都自己写吧?

    当虎贲郎将的时候还好说,这平南将军是要正式开府,平常琐碎事很多,要啥都自己来得累死。

    李神符也没耽误事,很快就他物色了两个待业的士人。

    一个名叫“谢逊”,刚听到这名的时候,李元徽还想问问他是不是外号叫金毛狮王。

    后来见面一叙名帖才知道其实人叫谢巽,出身陈郡谢氏,在前魏算是一等的世家大族,不过在本朝有些式微。

    其兄谢让曾经在李神符幕府之中为幕僚,后来在李神符的提携之下外放为县令。

    另一个叫张抚,算是寒门出身,在李神符的幕府之中效力过几年。

    此外,李神符还让李元徽在去淮南时,多带几个族中兄弟,一是提携,二是照应。

    蜀王慕容昌也举荐了一个人,前朝宗室,名叫曹策,是曹皇后的堂侄。

    这一听说李元徽这幕府缺人,又有不少亲朋故旧举荐了一些亲属和门生过来。

    此外还有人自荐上门,拿着自己的行文手卷和注色经历投献。

    多是诗文,少有策论,让李元徽兴趣大减。

    对他来说,幕僚会不会做诗都无关紧要,首要还是得会处理各种文书,会数算,最好是熟读兵法会出谋划策的。

    而这投献的数十人之中,还真有一人的策论和诗文让李元徽觉得眼前一亮。

    诗名《侠客行》

    一看署名和经历,有意思。

    陇西李氏出身,算是远亲。

    出生在蜀地,后游历四方.名叫李青莲。

    有意思,真是太有意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