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蜀形式

月月月光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三国之捣乱天下最新章节!

    就在孙权跟诸葛亮相争的时候,远在河北的程闵,居然兴高采烈大摆宴席,原因很简单,因为昏迷了两个月的郭嘉居然奇迹般的醒了过来,而且传说中的不治之症肺结核也完全康复了,华佗都认为这是奇迹,郭嘉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

    然而郭嘉醒来之后居然精神更奕,直接提出了后世曹操的理论,求贤唯才是举重才而不重德,随后又写出了一道《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郭嘉就是郭嘉,牛的一13,真心不用解释。

    除了郭嘉以外马钧也做出了让人兴奋的事情,他改进了鼓风之法,以水排代替马排、人排,不但节省牲口,而且利益三倍于前,他督造了百辟刀,共有龙、虎、熊、鸟、雀五把。

    程闵从中拿起了一把略微拔出一段观看,见刀把上雕了头猛虎,刀刃还没有开。这刀样式虽无奇,却沉甸甸的很压腕子。

    程闵攥着刀瞅了郭嘉一眼:“奉孝前翻可是吓死我了,为了庆祝你大病初愈,这口刀就赐予你吧!”

    “谢主公!”

    “日后军中有谁德才我就赏给谁,谁立了功我就赏给谁!”程闵真是兴高采烈。

    随后程闵再拿起一把龙刀,挥舞了几下,随后对着亲兵说道:“这把刀回去交给远儿想告诉他掌权如掌刀,生死决断皆在一念,岂能不慎乎?也希望他为人处事能如此刀一般千锤百炼反复打磨。”

    亲兵领命就去送刀。

    这时郭嘉再出奇谋,“主公,张鲁乃五斗米道首领,与昔日黄巾近乎同类,其地盘在益州以北的汉中。”

    郭嘉这话程闵干脆就没明白什么意思,郭嘉见此只能无奈的解释道:“我军征战乌丸虽使得乌丸臣服,但是地盘没有扩大,况且兵力也有所损失,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继续征战,但是南下并不可取,唯有凉州!”

    “凉州?哈哈!不错,若讨张鲁,势必途经凉州以及关中之地,不过他们若是真的让路,我军岂不是腹背受敌?”程闵思考一番,感觉可行,但是却不稳妥。

    “他们一定会抵抗的!”郭嘉好像胸有成竹。

    而程闵也想到了什么,若是他们真的让道,我们就来个小日本的政策,例如什么逃兵跑进西凉某部的军营了,或者西凉某部有人偷我军钱粮了,反正理由多得是!

    ……

    ……

    程闵要讨伐张鲁的消息不胫而走,既然能传到凉州,也就能传遍天下。当这个消息传到成都时引起了振威将军、益州牧刘璋的极大恐慌。

    刘璋字季玉,乃刘焉第四子,本无继统之望。因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勾结马腾兵犯长安,丧于李傕之手;三子刘瑁患有恶疾不能理事,益州牧的位子才落到他头上。刘璋为人温文谦和,全不似乃父阴狠霸气,不过依仗部下赵韪、庞羲主持大局,而赵、庞二人又不和。赵韪是昔日朝廷太仓令,随刘焉归蜀有功,因其本人就是益州籍贯,所提拔的官吏也多为西州之士;而庞羲却是中原人,曾任议郎,战乱之际率三辅士人入蜀避难,受刘焉父子重用,属于东州派。东州西州两派矛盾重重,赵韪迫于形势起兵造反,串通刘表为外援,终被庞羲率部殄灭。但庞羲却在与张鲁的对抗中屡屡失利,搞得蜀中吏民怨声载道,西州士人更是愤愤不平。刘焉父子治蜀二十余载,大小征战却总是不断,这如何能得民心?

    刘璋有德无才胆小怕事,多少有些懦弱,得知程闵意欲征讨张鲁的消息,吓得惶惶不可终日——张鲁本是刘焉部下督义司马,其祖父张陵曾在鹤鸣山隐居,研修儒道两家典籍,并以河洛谶纬、阴阳巫术等为参考注解《道德经》,定名为《老子想尔注》,在蜀中广为流传。当年刘焉借剿灭黄巾之机割据蜀地,派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攻占汉中,诛杀了朝廷任命的郡守苏固。不想事成之后张鲁又袭杀了张修,自己占据汉中,不称太守而称“师君”,并废除朝廷法令,改用祖父留下的“道法”治民,因入道需缴纳五斗米,因而被人唤为“五斗米道”。一来刘焉新定蜀地根基不稳,二来“米贼”断道正好为其切断与朝廷联系提供了借口,加之张鲁之母还在成都为质,刘焉索性听之任之,默许了张鲁的所作所为,彼此倒也相安无事。可刘璋继位后不知听了谁的馊主意,竟处死了张鲁的老母,以至于两家反目摩擦不断。

    刘、张之间虽有恩怨,但毕竟同属益州界内。汉中乃蜀道咽喉所在,若程闵灭了张鲁,蜀地门户洞开,下一个倒霉的就是他刘璋了。

    刘璋一筹莫展。关键时刻别驾张松又跑来献策了:“诸葛亮乃是程闵之深仇也。此人辗转南北善于用兵,若与之结好使之讨张鲁,鲁必败。主公若能夺取汉中,则全据蜀道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程闵虽来,无能为也!”刘璋听了这主意甚觉有理,于是召集僚属商议此事……

    “万万不可!”主簿黄权当即反对,“诸葛亮素有枭雄之名,帐下又多心腹虎狼之士。今若延之入蜀,主公如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如以宾客礼待,一国不容二主。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只恐诸葛亮一到,蜀中再无主公栖身之地!”

    刘璋是个没主心骨的,方才还对张松的提议浮想联翩,听了这话竟也觉有理:“若不能请诸葛亮,那程闵到来何以拒之?”

    黄权拱手作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深沟高垒以待时清。”说罢不禁叹了口气——叹的倒不是蜀中情势不妙,而是刘璋身为人主竟只会依赖他人,宁可请外人帮忙都不敢自己一搏。

    张松之所以有此提议实是暗怀他谋,岂容黄权阻拦?立刻反驳:“敌兵犯界如燃眉之急,若待时清则是慢计也。”

    “敌兵何在?”又一人出班发言,众人视之,乃是从事王累,“今程闵尚未出兵,何有燃眉之急?况河北战事纷纷,程闵关中尚不可定,更何谈汉中?”

    张松强辩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关中诸将乌合之众,必为程闵所破。关中若定,则兵及汉中祸不远矣!”说着又朝刘璋深深一揖,“望主公思长久之计,早作打算。”

    刘璋眉头凝成个大疙瘩,正不知该听谁的,忽见一人抢步出班,喝止道:“诸葛亮乃人雄也,入必为害,万不可听张子乔之计!”说话的是刘巴。

    争论到这个地步已不是请不请刘备的问题,倒像是讨论蜀地究竟应该倒向哪方势力。不少人赞同黄权、刘巴的看法,也有人支持张松,但绝大多数官员都默默无言——他们早厌倦了这样的争论,也受够了这位懦弱无能的主子,蜀中这等情势,到头来能有什么好结果?听天由命随遇而安吧。

    刘璋倒是有意解劝,无奈他平素没有人主的气概,支支吾吾不知该说什么,急得满头大汗。正在无可奈何之际,大堂东南角传来一阵洪亮的笑声:“哈哈哈……区区小事列公何必争成这样?我有一法可为诸公决之!”

    这声倡议把所有人都吸引了,大家侧目望去,一看之下不少人都露出鄙夷之色——说话之人三十出头,身量不高骨骼清瘦,头戴武弁斜插翎羽,穿一袭普通皂色便服,腰间佩剑;面庞白净三绺墨髯,鹰钩鼻,高颧骨,短人中,尖下颌;与众不同的是,此人生得一字连心眉,炯炯有神的三角眼,目光犀利眼角上翘,显得颇为乖张。大家都识得,此人是军议校尉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人,若论起他的家世可谓声名赫赫!他的曾祖父乃是大名鼎鼎的贤臣法雄,平贼寇、理冤狱、安黎民、促耕织,文武双全一代之典范,就连身仕六朝、周历三公的胡广都出自其门下;他祖父乃是著名隐士法真,博览群书通晓经籍,仰识天文俯察地理,世间学问无一不知无一不精,偏偏清心寡欲洗耳南山,隐居山林终身不仕,被誉为“玄德先生”;他父亲法衍也颇具才名,曾在洛阳任议郎、廷尉左监。

    不过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家世并未给法正带来多少好运,他在蜀中只是个不显眼的小人物,当过一任新都县令却政绩平平,又因生性桀骜、不拘小节惹来不少非议。如今虽担任军议校尉,实际上只是个负责守卫幕府、参议政务的小官,并无实权可言。故而不少人都瞧不起他。

    刘璋这会儿正拿不定主意,也顾不得法正其人如何,忙问:“孝直有何办法决之?”

    法正笑道:“也没什么出奇的。现有成都令李严李方正,此人原为荆州僚属,不偏不倚所言可信,主公何不把他找来问个究竟。他若言诸葛亮诚逊可交,主公便遣使通之;他若言诸葛亮奸诈无状,就此作罢又有何妨?”

    法正一席话给刘璋提了醒,马上派人去请李严,张松、刘巴兀自气哼哼的,揣着手互不理睬。不多时李严就到了,刘璋焦急相问:“李县令,你曾在荆州为官多年,想必对诸葛亮颇有耳闻,未知其人如何?”

    李严正在城里巡街,突然被他们叫来本就一头雾水,刘璋没头没尾问了这么一句,更不知是何意图,只一迟疑黄权猛然插口:“李方正,你初到蜀中就被任为成都县令,主公待你不薄,可要实话实说!”

    张松心里也没底,跟着嘱咐道:“我听闻诸葛亮乃谦谦君子,你可万不能妄言!”

    他俩这么一吓唬,李严越发迟疑,只觉堂上众人所有人都直勾勾盯着自己,更不知说什么好了。法正一旁笑道:“诸公切莫多言……李县令,你放胆直言。”

    李严瞥了一眼满面春风的法正,似有所悟,牙一咬心一横,猛然抱拳道:“据在下所见,刘玄德虽有纵横之志,然难成大事!”

    他这话说的不温不火,导致帐下谋士继续争吵了起来,而这位素来缺乏主见的益州牧决心体体面面做回主,环顾堂上群僚朗声道:“方正一言疑虑尽消,我决定了,就请诸葛亮入蜀征讨张鲁!”

    得意者得意,怅然者怅然,张松不待刘巴开口抢先出班施礼:“我主英明,此举必能保我蜀中无虞!”

    刘巴、王累等人兀自争取:“万万不可,主公三思啊……”

    法正拱手让出李严,转身笑道:“天下之事多因争论而废,诸公如此喋喋不休又有何益?既然李县令之言仍不能解列位顾虑,不妨遣一人先往公安拜会诸葛亮,明为宣示结好,暗中窥伺其人,回来再做决定。”

    “此言甚善!”刘璋觉得这个和稀泥的主意有理,“不知哪位愿往荆州?”

    张松赶紧接过话茬:“既然孝直有此提议,何不遣他前去?”

    “不可不可。”法正连忙摆手,“在下无才无德难堪重任,况列位争执多有异议,我若前去回来言好言坏,只怕都要落埋怨!”大伙一听全泄了气——你出的主意你都不愿落埋怨,烫手的山芋往别人手里掖,这叫什么人啊!

    他越不答应,张松越要劝:“孝直贤弟,益州岌岌可危,当此时节岂可推诿?你去总比别人去好,若心怀不轨之人前往拜谒,只恐从中作梗坏了大事。”说着话他还特意瞥了刘巴等人一眼。

    刘巴顿时火冒三丈:“张子乔!你休要含沙射影,你恐我前去作梗,我还怕你前去卖主祸国呢!”

    “哼。”张松冷笑一声,“既然咱们各有见地互不相信,看来还只能偏劳孝直了。”

    法正越发推辞:“在下官职卑微素无声望,岂可唐突诸公?通使不成事小,折了主公和列位的脸面事大,张别驾还是另请高明吧。”众人听此言无不齿冷——说这等酸溜溜的话,岂不是拐着弯抱怨官小?殊不知这么一想就上了当,大家都以为法正故意借机求官,竟无人思忖他对刘备是何立场!

    刘璋也不得不发话了:“孝直,谁说你素无声望?令尊令祖皆我大汉名士,你若办好此事,我一定升你官职!”

    “谢主公!”法正闻听此言立刻答应,“在下不求高官厚禄,只愿为主公多多效力。”众人越发窃笑——这么露骨,还不求高官厚禄,亏你说得出口。

    于是一番争论就此敲定,以军议校尉法正为使前往公安拜谒诸葛亮,回来后再作定夺。群僚有的满意,有的叹息,有的已漠不关心,辞别刘璋纷纷而去。法正却又毕恭毕敬听刘璋唠叨一番,这才离开幕府。

    不过他没有回自己宅邸,而是三绕两绕,来到幕府后门一个僻静之处,早有辆马车停在那里等候。车帘微微掀开一道缝隙,露出张松那张阴沉的脸:“怎么现在才来?”

    “我恐有人尾随,多绕了几圈。”法正四下望了望,见无旁人注意,迅速蹿上马车——其实他二人早事先串通好了,刚才法正的推辞只是做戏!

    确实如刘巴所料,张松力主请诸葛亮入蜀绝非出于好意,实有不可告人之心。刘璋暗弱无能,他便有意出卖蜀地,另寻可辅之主,欲为内应将益州拱手相送,并以此为进身之阶。今诸葛亮占领荆州最为近便,没有比之更合适的对象了。另外法正因怀才不遇也对刘璋颇多不满,因而与张松一拍即合,两人都想要卖主求荣,故意做这场戏欺瞒众人,如今计谋得逞,由法正出使刘备,结果可想而知!

    “方才你吓我一跳。”张松犹有惧色,“怎么把李严扯进来了,他又不是咱们的人,万一言称刘备不可信,岂不误了咱们?”

    法正却毫不在意:“放心,我料定他一定会说好话。”

    “事先又未通谋,你怎知晓?”

    法正冷笑道,“前日我偶然与他闲聊,他提起鬼谷子之言:‘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你听听,这位县令爷是何心肠?如此精明之人焉能瞧不出刘璋是什么材料?八成此刻心里也正盘算着谋求下一个进身之阶呢!这时候牵出诸葛亮,他乐观其成岂能反对?”

    张松手捻胡须不禁叹服:“孝直,你果真神机妙算。”

    法正闻听夸奖毫不谦虚,反而朗朗大言:“我本就有运筹帷幄扭转乾坤之能,只恨刘璋有眼无珠,群僚嫉贤妒能,若非他们相逼,我岂能另谋他主?此番去荆州我倒要看看这诸葛亮是何货色,若不能厚待于我,我还要另寻他人。”世间有才之人未免都有点儿骄傲自大,但自大到他这个份上却也不多!

    张松可没他那么挑剔,唯恐他一时快意反误大事,赶紧嘱咐:“你见了诸葛亮万不可礼数有缺,倘若能引他入蜀篡夺蜀地,日后必能身列云台成一代功臣,何愁仕宦不顺?你回来后一定要极力美言,促成刘璋请他入蜀。等过几日我再设法叫孟达领兵前往,有你二人为诸葛亮出谋划策,我从中内应,何虑益州不失?”孟达乃先朝凉州刺史孟佗之子,如今在蜀中为将,与法正相厚,也是通谋者。

    法正兀自咬牙切齿:“等我帮诸葛亮平了蜀地,一定要让那帮骑在我头上的人见识见识我的威风,看谁还敢轻视我法某人!”

    张松真拿这个桀骜不驯、睚眦必报的人无可奈何,还要劳他办事,也不便说他什么,只得摇头慨叹:“孝直,你也是贤臣名士之后,脾气怎这么不好?”

    “这你就不懂了。”法正伸个懒腰,大模大样倚在车上,侃侃而论,“我法氏一门最能安于世道。昔日我曾祖遇清明之君,故而大展其才成就功名。我祖父遇外戚、阉宦之世,故洗耳南山隐居不仕。我父亲遇党锢之赦,故回归朝廷中庸一生。可我呢?赶上这么个尔虞我诈的世道,就得精通权变入乡随俗。若能寻一个可保之主助他成就大事,便能平步青云!抱着益州这只金碗焉能不献?什么良心道义,依我看都是欺人之言。这就是个昧良心的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