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后续

落梅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最新章节!

    新画面的工作做的很到位,宣传确实给力,各地当天的晚报上,就有老谋子新片的报道,晚上的娱乐新闻里,他当仁不让的占据了头条,什么心系老区,支援当地教育事业之类的吧啦吧啦。【风雨首发】

    但是,一心想看到自己儿子在电视上风采的冯振昌和梅秋萍却是大失所望,那些镜头闪来闪去,却始终聚焦在张导身上,偶尔,在画面的角落里,能看到蓝白相间校服的一角。

    报纸上的报道,重点也全都在新画面筹拍的新片以及上午的善举上,对于冯一平,则笼统的以高中在校学生代替。

    但是,有一个地方的报道是例外的,比如省里的晚报上,不仅报道了签约的事,也提到了这次被张大导演相中的小说,是我省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在初中时所写,再一次强调了我省是多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市里的报道侧重点又不一样,重点强调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系统的不懈努力下,近来成果很喜人,包括这次,市一中二年级在校学生冯一平的作品,得到了国内知名导演的青睐,正在筹拍同名电影。

    当然了,重点还是那个正确领导,从以前到现在,说的当然都是方市长,不过,市里的报纸嘛,对于市里的孩子,也不那么吝啬,终于提了一次冯一平的名字。

    市台的晚间新闻里,围绕着主角方市长,报道了签约仪式的事,这下,张大导演是陪衬,冯一平也总算露了那么一小脸。

    总之。虽然在市以外的地方,冯一平还只是那个“在校高中生”,但是在市里。他也算是小有名气,在一中。则是彻底的成了名人。

    写了小说,和大导演扯上关系,版权卖了五万块钱,之后还捐了,这些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这样受大家关注并不是冯一平所希望的,这两天他都不敢开车去学校,就怕大家把他开车的事给扒出来。

    娱乐圈的事,都是这样来的急。去的也快,没过几天,大家关注的又是张导演选角的问题,吊了大家几天胃口之后,和冯一平记忆中的一样,新画面抛出他们的计划,这一次准备让业余演员本色出演,这在国内的宽银幕上,又是一个新的,大胆的尝试。于是,他们又一次成功抢占了不少头条。

    总之,就像之前做房地产生意一样。新画面的张老板,成功的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吸引了足够的关注。

    但是,千篇一律的发和别家雷同的头条,并不能让自家的报纸或杂志明显增加销量,从而带来更多的广告合约,于是,南方的一家周刊,另辟蹊径,开始质疑起冯一平来。重点就是,当初一个十二岁的初一学生。究竟能不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来。

    然后他们把冯一平在收获上前后发表的那些小说做了一个分析,第二篇是一个老人和他相依为命的狗的故事。第三篇是农民工进城之后的故事,初中生写这样题材的三篇小说,还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

    不得不说,冯一平当初的谨慎是很有道理,在题材和年龄契合的方面,确实让人找不出瑕疵来。

    但是,那家周刊又不甘这样放弃,最后还是炮制出一篇质疑的文章,那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成型,怎么会有如此成熟的思想?然后还是引申出他们的问题,这些文章,真的是冯一平写的吗?

    他们连到梁家河中学实地采访一次也没有,就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炮制了一篇文章出来,题目就叫,“天才还是伪作?”

    别说,还真让那一期的周刊销量大增了一把,原因无他,相比看人出彩,更多的人还是希望看人出糗,看别人不爽的事让自己爽一把。

    羊城大成律所的有些员工也看到了这本周刊,他们很想出来发声,这肯定不是伪作,冯一平还以深海的名义写了好些歌呢,其中的一些,可以当之无愧的称得上是经典之作!然而他们不能说,因为冯一平和他们所签了保密协议。

    然后,冯一平辗转接到了张副主任的电话,电话里他义愤填膺的对冯一平说,“这家周刊的文章是彻头彻尾的诽谤,要不要我们代你讨个说法?”

    冯一平干脆利落的拒绝了他,“谢谢张主任的关心,不过真不用,我无所谓。”

    他本能的觉得,这老家伙绝对是想从他这再赚一笔律师费,那些周刊就巴不得你找他打官司,官司越多,他们的销量越高。

    只要是没人关注,过不了多长时间,大家都会自动把这事抛到脑后的。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人的意料,就在这件事就快被大家遗忘的时候,那家代理冯一平小清新派小说的台湾出版公司,突然出来发声,他们公司出版的新式小清新派小说《那些年》,和张大导演看中的那篇小说是同一个作者,都是冯一平所写。

    这个说起来也简单,老谋子在两岸三地的影响力不是盖的,出版社有个他的粉丝,看到了相关的报道,注意到了冯一平的名字,同样的姓名,同样的笔名,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学校,那肯定就是同一个人,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趁这股风宣传一把,说不定还能再版呢

    之后对方以快件的形式告诉冯一平的时候,冯一平也是无可奈何,他和出版公司可是没有签保密协议,当初他这样的新人作者,和出版公司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之后的影响其实可以说是正面的,香港一家原来拒绝了冯一平的出版社,又重新来函,和他商讨出版事宜。

    之后,内地的一家文学期刊也发表了对冯一平这部小说的评价,“故事平和舒缓,文字清新隽永,笔触细腻,以这些年的经历,写‘那些年’的故事,读后会唤起你对年少韶光的回忆,有一种淡淡的感动,淡淡的欢喜,淡淡的忧伤,总之,称得上是一部开一派之先的佳作。”

    然后就热闹了,国内好多家,包括一些原本给冯一平退稿的出版社,纷纷来函,和他商量出版事宜,一时间,冯一平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国内举办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

    老实说,对自己做开派祖师这样的妄念,冯一平差不多已经放弃了,谁知道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峰回路转,实在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当然,这样的事名利双收的事,特别是有“利”的事,他竭诚欢迎!(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