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医宋最新章节!
第三百八十五章神州九卫
在神州九卫之中,扬州卫因为同时有着“御林军”的身份,因此军饷和粮草都由户部供应,所以二线部队里并没有其他八卫中普遍存在的屯田兵,要不然人数只会更加庞大。如果说其他八卫(其实是七卫,凉州卫的情况有些特殊。)的兵员主要来自于农民、尤其是自耕农阶层的话,扬州卫的兵员则基本都来自于城市(镇)、尤其是那些工人家庭。自古以来(准确地说,是战国时期各国的军队的主力由贵族转变为平民之后,直到本书故事发生的这段时间。),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著名军事家无不认为自耕农是最好的兵源,然而,赵旉的记忆却告诉他,工人(不包括个体或是小作坊的手工业者,规模在几十人以上、而且分工明确的工场或是矿井才算。)、尤其是矿工,才是最好的兵源。对于后者,历史上明代的戚继光最有体会,他的“戚家军”主力就是义乌的矿工
在冷兵器时代,朴实听话的自耕农远比头脑灵活的小市民更容易训练成合格的战士,而且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这些庄稼汉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勇气。但是当社会化大生产这一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出现后,新兴的产业工人便取代了自耕农最佳兵源的地位。因为社会化大生产对工人的纪律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而随着火器的出现与普及,纪律性的重要性很快便超越了个人武力,而成为士兵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时纪律性的训练也是最困难的(注1)。另外,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要比农民高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自然也要强上不少,对于尽快掌握枪炮等技术装备以及复杂的兵种协同战术,是很有帮助的。
而矿工作为工人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则有着更大的优势,首先矿工力气都普遍较大(煤矿除外),不然干不了,力气大练起武艺来自然就很占便宜,何况这个年代(其实二十一世纪也一样有,只是没那么普遍罢了为了抢矿而发生的械斗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因此其中往往还有不少人有着一定的实战经验
除了力气,矿工的胆子也普遍较大,因为这个年代矿井出事的概率可比后世大多了(其实后世已经相当高了,一个矿难接一个矿难的,但古代没有自动化机械,基本全靠人力,一个大矿往往有数万甚至十数万矿工,而且也没有多少救生设置和办法,出事的话比后世十年死的人都多,几乎就是提着脑袋在干,就算原来胆子不大,几年下来也练出来了(没练出来的估计都是被吓傻了。而不管是冷兵器战争,还是热兵器战争,勇气始终都是军人最重要的素质之因此这一点更是意义重大。而且这个年代的矿工在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的同时,却只能拿到微薄的酬劳,因此普遍吃苦耐劳,这也是很有意义的。战国时期赵国敌不过秦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赵人不如秦人能吃苦,因此一旦打成持久战,赵人就熊了,尽管连秦人自己都承认赵军更加勇猛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扬州卫自从绍兴二十年重编之后,就成为了九卫之中最能吃苦(要说待遇,其实扬州卫是最高的,不过在服役期间官兵除了营养能够保证之外,日子是很艰苦的,这是由于军饷、赏赐与抚恤支付方式变了的缘故,后文会有详细说明。)、最能战斗,也最让皇帝(赵旉)和朝廷放心的一个。
而且赵旉还吸取了历史上的一些教训,并没有因为扬州卫是卫戍部队就将其一直圈养在京畿一带,而是只要有战事发生,就一定会派出一部分扬州卫的兵马作为客军参战。当然,卫戍部队戍守京畿,职责重如泰山,不可能全部派出去,而是按照固定的顺序再结合实际需要轮换出去“刷经验”反正以建康的易守难攻,有一个满编师,加上些城内的衙役和民间武装,就足以坚守了,毕竟有长江舰队的火力支援在呢。这还是为了防备内乱,外敌则更加不必担心,他们要想打到这里,可不会再有上次那种中了百万大奖似乎的好运了。
而且即使没有战事的时候,赵旉也一样会为扬州卫准备专门的类似演习,尽管一开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甚至还出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糗事,但中国人的适应能力不是盖的,只花了一年时间就一切都上了正轨,赵旉也总算是松了口气,毕竟这种阵痛期是最虚弱的,要是有敌人打来,他纵然不怕,也会很不好过
与扬州卫相比,其他八卫各方面的条件都要差上不少,大多是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炮兵师的配置,另外还有三到四个屯田师(满编的话兵力为两到三万一个师,视其屯田区域的情况而定。)、一到二个工兵师作为预备队,并提供后勤支持。不过它们相比扬州卫而言,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们都配备有兵力甚至超过其一线与二线部队之和的三线民兵,他们平时只接受初步的军事训练,但毕竟打下了底子,只要前线需要,只需半年的时间就能将他们强化训练成基本合格的战士,总比直接抓些根本不会打仗的壮丁“填鸭”强得多。而扬州卫因为是从全国各地抽取精锐组建而成,所以不需要设立专门的三线部队。
不过这八卫也不是千篇一律,它们个个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例如凉州卫没有步兵师和炮兵师,却有六个骑兵师,这显然是为了深入大漠作战而准备的,而它的二线与三线部队也因此而有些与众不同,别的卫都是屯田兵,而凉州卫则都是武装牧民。益州卫虽然同样没有炮兵师的配置,但与凉州卫相比,却走了另一个极端,益州卫下辖的一线部队全都是步兵师,而且训练内容也与其他各卫有些差别,其实都是为了山地作战而准备的。而交州卫则更有特色,官兵之中超过三分之二都是夷人(包括本国少数民族和外国的雇佣兵,但基本都是不会汉语汉字、或是军事素质相对较低的,否则只要条件适合,一般都会选择去别的卫,毕竟各卫之中,交州卫的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差的,而即使是别的卫,对于本国的少数民族官兵也没什么歧视,当然汉语是肯定得学会的,在语言不通的夷人聚居区作战有独到的优势
如果赵旉构想中的这“神州九卫”全部建成并补满编制,一线与二线部队(也即是说,随时可以参战的部队。)加起来的总兵力将有两百万之巨,若连民兵也算上,那更是一个恐怖的数目
注1: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会有异议,因为队列训练也就需要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就已经很像模像样了,而习武显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是因为现代人早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里主动或被动地受到了关于纪律的基本教育,接受军事训练时自然事半功倍,但对古代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自给自足,而且没什么文化的自耕农来说,却要困难得多,毕竟他们都是小生产者,缺乏分工协作与纪律的概念,得从头训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