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张云的古代生活最新章节!
关老爷子这一次去张云他们家,特意的带上了家里的女眷们,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要联络一下感情,更是为了张云拜托给他的那些事情。
他的这后三辈媳妇里,儿媳妇就不用多说什么了,他有三个女儿,却只有一个儿子,偏偏这个儿子还是一个老实敦厚的性子,怎么教都改不了。
这样的一副性子,丢到那吃人不吐过头的官场上去,那就是给人添菜的份,关老太爷舍不得自己的独子受苦,在加上他儿子也的确不是读书做学问的那一块料,所以老爷子便咬咬牙,决定把儿子一辈子都当儿子养了,把培养的目标转移到孙子那一辈上去。
有了目标的关老太爷在儿子十六岁的那一年就给他娶了一门妻子,而老太爷当时挑选儿媳妇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家世清白,家教良好,族里的兄弟要多,自己也要长得一幅好生养的宜男像。
以这样的标准被挑出来的儿媳妇当然不可能出自大户人家,冯氏的娘家只是县里的富户,算是一个乡绅而已,这样人家出来的女儿当然不可能知道太多的官家礼仪,就连她自己的礼仪都是她嫁进关家之后,关老太爷自己调、教的。
老太爷今天之所以带她过来,是因为她是当家的太太,这么多年的管家理事下来,总算是还有些经验的,而这些经验现在又正好是关璟需要的。
冯氏生了二字二女,关老太爷的长孙一出生就是带在自己身边亲自教导的,那孩子还算是争气的,二十四岁那一年中的举人,三十岁中的殿试,点的二甲第三十四名。
虽然名次是低了一些,但是那也是实打实的进士出身,那孩子自小的长在关老太爷的身边,耳濡目染的把关老太爷的为人处世之道学了个七七八八,在加上他虽然心实在,但是人还算是机灵的,于是在殿考的成绩下来了之后,老太爷便托关系找门路,给他补了一个实缺。
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他的长孙已经从正八品的主簿升至了正六品的州府通判,没有大功也没有大过,一路安安稳稳的熬资历升上来的,最近听说朝廷怜惜他这些年的劳苦,打算在给他升半级算是慰劳了。
而关老太爷的小孙子,那是结结实实的随了他爸的性子,在多年乡试不中的情况下,突然的想通了,决定不再与科考死磕了,包袱一卷投奔到他哥哥的帐下做幕僚去了,这么些年下来,也混出品级来了。
对于自己的长孙媳妇,关老太爷的挑选可谓是慎之又慎,他知道自己家的根基浅,出了理县这块地方,自己可以说是帮不上孙子什么忙的,所以长孙媳妇的娘家,必须得是对自己孙子未来的仕途能够有所帮助的人家。
但是他们这样的人家,在官场上实在是算不得什么的,那些高门大户看不上他们,小门小户的关老太爷又实在是瞧不上眼,挑来挑去最后关老太爷给孙子挑了隔壁文泉县安家的嫡出小姐。
文泉县的安家,算是吏户的世家,吏便是小官员的意思。
安家的人擅长钻营,安氏娘家的长辈、兄弟还有众多的堂兄弟皆是在衙门做事的,济州府和与它相邻的另外两个州府,加起来两百多个大小的县市里,差不多要有一多半的衙门里有安家的人在做官。
虽然官阶都不高,多不过是些八、九品的,最高的不过是从六品的,有些更是连品节都没有,在衙门里做刀笔吏的,但是这些可都是人脉呀,这些州府里不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皆逃脱不了安氏的眼睛。
关老爷子看重的便是这一点,他的孙子虽然学到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但是他心眼太实,容易造人算计,而安家的人都很精明,有一点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有这样的亲家在,便没人能够轻易的算计了他的孙子。
而安家的人也很满意关老太爷的孙子,他们家太过于钻研,在读书人的圈子里没有什么名声,他日这位姑爷若是可以金榜题名,借着他安家就可以踏入更高的阶级了。
现在看来两家的决定都是十分的正确的,关老太爷孙子的仕途一直安安稳稳的从没有出现过任何的风浪,而安家也在自己姑爷的帮助下给孩子们拜了好的老师,现在已经出了两位举人了。
有这样的娘家安氏能不精明吗,而且她不仅精明还最会长袖善舞,是一个天生的外交型人才,这一点从安氏可以做好夹心饼干的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可以看的出来。
上有当家理事的婆婆,下有出身名门的媳妇,安氏夹在中间,两面都不得罪,上下的关系相处的极为恰当,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出来的。
关老太爷这一次把她介绍给关璟,就是希望关璟可以从她的身上学到一些东西,毕竟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怎么与那些官家小姐和夫人们的相处之道了。
安氏给关老太爷添了三个重孙子,其中最让他骄傲的便是他的重长孙,那孩子十足十的传承了他的脑子,十七岁中举,二十岁便成了进士,是他们那一届中了进士的举子当中年纪最小的人。
他的老师赏识他的才学,便为他做媒,把弟弟家里待字闺中的侄女许配给了他,就是他现在的重孙媳妇吴氏。
吴氏的父亲一直在礼部为官,是现任的礼部员外郎,他对家中子女的礼仪要求极为的严格,曾经以职务之便,挑出专门的理事官去教导家中子女的礼仪,所以要是说到有什么人可以调、教一下关璟的礼节,那她应该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看着自己带出来的这些人,在想想她们各自所擅长的事情,就连关老太爷这样人都忍不住在心中暗自的琢磨,这老天爷也未免太过于钟爱张云他们家了吧,他那里缺什么,自己这里恰巧就有什么,这到底算不算是心想事成那?
等到他们一行人来到张云他们家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得到消息又住的近的人家赶过来了,张云家的大门里出出进进的好不热闹。
好在都是些离的近的人家,来的大多数都是相熟系的人,拿着礼物到他们家里来,坐一坐,问一问,看一看也就得了,新鲜劲一过人也就走了。
但是就是这样,也还是把留在家里看家的关璟他们忙个够呛,茶水一户一户的沏,瓜果点心一盘一盘的端,上一拨人刚走,东西都还没有收拾好那,下一波的人就又过来了,反反复复的搞得关璟他们脑袋瓜子都大了。
可都是左邻右舍的邻居,人家提着礼物上们给你道喜来了,你怎么可能给人家甩脸子,若是真的这么做了,那明天整个县里都有热闹可以听了。所以关老太爷他们来到的时候,正是关璟他们最焦头烂额的时候。
听着马婶说门外又过来了三辆马车,关璟连哭的心都有了,额的那个娘嘞,还让不让人活了,他已经都精疲力竭了呀。
但是有客人来了,你总不能再把人给撵跑了吧,于是关璟把屋里正在招待的客人们留给了关大婶,自己则打起精神出了门,打算去迎接新的客人。
关璟站在门口,看见自己的父亲从马车上下来,回手便搀着关氏的老族长下来了,随后,后面的两辆马车上的人也都下来了。
关璟见来的人虽然不太熟悉,但是还都是认识的,但是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领着他们到自己家来,于是关璟小心的给关大叔打着眼色,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解释。
但是大叔根本就没搭理他的这个眼色,只是在经过他身边的时候冲他摆了摆手,意思是叫他跟上,关璟虽然不理解他的想法,但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进去了。
进院子的时候关老太爷特意的吩咐过了,说外面的马车不用挪到别的地方去,就放在门口等着便好,关璟闻言松了一口气,这下总算是暂时的不必再为源源不断的客人而操心了。
因为客人把马车停留在主人家的门外,是在对后来人的一种告示,马车上一般都会留有主人家标示的,那意思就是看见了吗,我现在到这里来了,后面的人你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够不够格在我和这家主人谈话的时候过来插一嘴。
这么做虽然是很不讨喜的,但也是一种表示身份和避开麻烦的作法,就向今天这样,关老爷子把马车往张云家的大门口一格,在想要登门的人,就要看看自己够不够资格了。
而且不仅后面的人有眼色,在屋里做客人家也都是会看人的,他们见进来的关氏的族长一家,便知道一会应该是有什么事情要交代的了,所以原本在屋里做客的那些人,在与后进来的关氏的族长一家打过招呼之后,都极有默契的找了一些借口,各自的离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的地雷,也感谢大伙的留言。
怎么说那,我不是一个善于是语言来表达什么的人,我总觉得说的再好,也不如做的好,所以在写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决定用一些故事和事情把各个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可能是我的文笔还不太到家,显得文章有些啰嗦或是流水账,我被人挑剔的最惨的那段时间,也正好是我卡文卡的最严重的时候,那时那股窝火的滋味我是再也不想尝试第二回了,当时真的是憋的我受不了了,真的很想掀桌子大喊老娘不干了(那时候脾气不太好大伙别见怪呀),但是写了那么长的时间,耗费了那么多的心血,真的真的舍不得,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我从第一个留言开始,从头到尾的把所有的留言又看了一边,一条一条的看,一字一字的琢磨,无论是批评的还是表扬的,是送鲜花的还是拍板砖的,我诚心诚意的谢谢你们的留言,那是让我能够继续下去的动力。
三年多了,张云能够坚持到现在,各位读者功不可没,是你们的不离不弃才让我坚持了下来。
我喜欢和你们一起讨论文章的感觉,因为从没有任何一种其它的办法可以让我和这么多的所不相识的人如此近距离的交心,谢谢大家这么长时间对我的支持,谢谢。
关老爷子这一次去张云他们家,特意的带上了家里的女眷们,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要联络一下感情,更是为了张云拜托给他的那些事情。
他的这后三辈媳妇里,儿媳妇就不用多说什么了,他有三个女儿,却只有一个儿子,偏偏这个儿子还是一个老实敦厚的性子,怎么教都改不了。
这样的一副性子,丢到那吃人不吐过头的官场上去,那就是给人添菜的份,关老太爷舍不得自己的独子受苦,在加上他儿子也的确不是读书做学问的那一块料,所以老爷子便咬咬牙,决定把儿子一辈子都当儿子养了,把培养的目标转移到孙子那一辈上去。
有了目标的关老太爷在儿子十六岁的那一年就给他娶了一门妻子,而老太爷当时挑选儿媳妇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家世清白,家教良好,族里的兄弟要多,自己也要长得一幅好生养的宜男像。
以这样的标准被挑出来的儿媳妇当然不可能出自大户人家,冯氏的娘家只是县里的富户,算是一个乡绅而已,这样人家出来的女儿当然不可能知道太多的官家礼仪,就连她自己的礼仪都是她嫁进关家之后,关老太爷自己调、教的。
老太爷今天之所以带她过来,是因为她是当家的太太,这么多年的管家理事下来,总算是还有些经验的,而这些经验现在又正好是关璟需要的。
冯氏生了二字二女,关老太爷的长孙一出生就是带在自己身边亲自教导的,那孩子还算是争气的,二十四岁那一年中的举人,三十岁中的殿试,点的二甲第三十四名。
虽然名次是低了一些,但是那也是实打实的进士出身,那孩子自小的长在关老太爷的身边,耳濡目染的把关老太爷的为人处世之道学了个七七八八,在加上他虽然心实在,但是人还算是机灵的,于是在殿考的成绩下来了之后,老太爷便托关系找门路,给他补了一个实缺。
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他的长孙已经从正八品的主簿升至了正六品的州府通判,没有大功也没有大过,一路安安稳稳的熬资历升上来的,最近听说朝廷怜惜他这些年的劳苦,打算在给他升半级算是慰劳了。
而关老太爷的小孙子,那是结结实实的随了他爸的性子,在多年乡试不中的情况下,突然的想通了,决定不再与科考死磕了,包袱一卷投奔到他哥哥的帐下做幕僚去了,这么些年下来,也混出品级来了。
对于自己的长孙媳妇,关老太爷的挑选可谓是慎之又慎,他知道自己家的根基浅,出了理县这块地方,自己可以说是帮不上孙子什么忙的,所以长孙媳妇的娘家,必须得是对自己孙子未来的仕途能够有所帮助的人家。
但是他们这样的人家,在官场上实在是算不得什么的,那些高门大户看不上他们,小门小户的关老太爷又实在是瞧不上眼,挑来挑去最后关老太爷给孙子挑了隔壁文泉县安家的嫡出小姐。
文泉县的安家,算是吏户的世家,吏便是小官员的意思。
安家的人擅长钻营,安氏娘家的长辈、兄弟还有众多的堂兄弟皆是在衙门做事的,济州府和与它相邻的另外两个州府,加起来两百多个大小的县市里,差不多要有一多半的衙门里有安家的人在做官。
虽然官阶都不高,多不过是些八、九品的,最高的不过是从六品的,有些更是连品节都没有,在衙门里做刀笔吏的,但是这些可都是人脉呀,这些州府里不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皆逃脱不了安氏的眼睛。
关老爷子看重的便是这一点,他的孙子虽然学到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但是他心眼太实,容易造人算计,而安家的人都很精明,有一点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有这样的亲家在,便没人能够轻易的算计了他的孙子。
而安家的人也很满意关老太爷的孙子,他们家太过于钻研,在读书人的圈子里没有什么名声,他日这位姑爷若是可以金榜题名,借着他安家就可以踏入更高的阶级了。
现在看来两家的决定都是十分的正确的,关老太爷孙子的仕途一直安安稳稳的从没有出现过任何的风浪,而安家也在自己姑爷的帮助下给孩子们拜了好的老师,现在已经出了两位举人了。
有这样的娘家安氏能不精明吗,而且她不仅精明还最会长袖善舞,是一个天生的外交型人才,这一点从安氏可以做好夹心饼干的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可以看的出来。
上有当家理事的婆婆,下有出身名门的媳妇,安氏夹在中间,两面都不得罪,上下的关系相处的极为恰当,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出来的。
关老太爷这一次把她介绍给关璟,就是希望关璟可以从她的身上学到一些东西,毕竟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怎么与那些官家小姐和夫人们的相处之道了。
安氏给关老太爷添了三个重孙子,其中最让他骄傲的便是他的重长孙,那孩子十足十的传承了他的脑子,十七岁中举,二十岁便成了进士,是他们那一届中了进士的举子当中年纪最小的人。
他的老师赏识他的才学,便为他做媒,把弟弟家里待字闺中的侄女许配给了他,就是他现在的重孙媳妇吴氏。
吴氏的父亲一直在礼部为官,是现任的礼部员外郎,他对家中子女的礼仪要求极为的严格,曾经以职务之便,挑出专门的理事官去教导家中子女的礼仪,所以要是说到有什么人可以调、教一下关璟的礼节,那她应该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看着自己带出来的这些人,在想想她们各自所擅长的事情,就连关老太爷这样人都忍不住在心中暗自的琢磨,这老天爷也未免太过于钟爱张云他们家了吧,他那里缺什么,自己这里恰巧就有什么,这到底算不算是心想事成那?
等到他们一行人来到张云他们家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得到消息又住的近的人家赶过来了,张云家的大门里出出进进的好不热闹。
好在都是些离的近的人家,来的大多数都是相熟系的人,拿着礼物到他们家里来,坐一坐,问一问,看一看也就得了,新鲜劲一过人也就走了。
但是就是这样,也还是把留在家里看家的关璟他们忙个够呛,茶水一户一户的沏,瓜果点心一盘一盘的端,上一拨人刚走,东西都还没有收拾好那,下一波的人就又过来了,反反复复的搞得关璟他们脑袋瓜子都大了。
可都是左邻右舍的邻居,人家提着礼物上们给你道喜来了,你怎么可能给人家甩脸子,若是真的这么做了,那明天整个县里都有热闹可以听了。所以关老太爷他们来到的时候,正是关璟他们最焦头烂额的时候。
听着马婶说门外又过来了三辆马车,关璟连哭的心都有了,额的那个娘嘞,还让不让人活了,他已经都精疲力竭了呀。
但是有客人来了,你总不能再把人给撵跑了吧,于是关璟把屋里正在招待的客人们留给了关大婶,自己则打起精神出了门,打算去迎接新的客人。
关璟站在门口,看见自己的父亲从马车上下来,回手便搀着关氏的老族长下来了,随后,后面的两辆马车上的人也都下来了。
关璟见来的人虽然不太熟悉,但是还都是认识的,但是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领着他们到自己家来,于是关璟小心的给关大叔打着眼色,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解释。
但是大叔根本就没搭理他的这个眼色,只是在经过他身边的时候冲他摆了摆手,意思是叫他跟上,关璟虽然不理解他的想法,但还是乖乖的跟着他们进去了。
进院子的时候关老太爷特意的吩咐过了,说外面的马车不用挪到别的地方去,就放在门口等着便好,关璟闻言松了一口气,这下总算是暂时的不必再为源源不断的客人而操心了。
因为客人把马车停留在主人家的门外,是在对后来人的一种告示,马车上一般都会留有主人家标示的,那意思就是看见了吗,我现在到这里来了,后面的人你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够不够格在我和这家主人谈话的时候过来插一嘴。
这么做虽然是很不讨喜的,但也是一种表示身份和避开麻烦的作法,就向今天这样,关老爷子把马车往张云家的大门口一格,在想要登门的人,就要看看自己够不够资格了。
而且不仅后面的人有眼色,在屋里做客人家也都是会看人的,他们见进来的关氏的族长一家,便知道一会应该是有什么事情要交代的了,所以原本在屋里做客的那些人,在与后进来的关氏的族长一家打过招呼之后,都极有默契的找了一些借口,各自的离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的地雷,也感谢大伙的留言。
怎么说那,我不是一个善于是语言来表达什么的人,我总觉得说的再好,也不如做的好,所以在写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决定用一些故事和事情把各个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可能是我的文笔还不太到家,显得文章有些啰嗦或是流水账,我被人挑剔的最惨的那段时间,也正好是我卡文卡的最严重的时候,那时那股窝火的滋味我是再也不想尝试第二回了,当时真的是憋的我受不了了,真的很想掀桌子大喊老娘不干了(那时候脾气不太好大伙别见怪呀),但是写了那么长的时间,耗费了那么多的心血,真的真的舍不得,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我从第一个留言开始,从头到尾的把所有的留言又看了一边,一条一条的看,一字一字的琢磨,无论是批评的还是表扬的,是送鲜花的还是拍板砖的,我诚心诚意的谢谢你们的留言,那是让我能够继续下去的动力。
三年多了,张云能够坚持到现在,各位读者功不可没,是你们的不离不弃才让我坚持了下来。
我喜欢和你们一起讨论文章的感觉,因为从没有任何一种其它的办法可以让我和这么多的所不相识的人如此近距离的交心,谢谢大家这么长时间对我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