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一步错

羊角篦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姻谋天下最新章节!

    虽然外头都说太子殿下喜怒无常,但对殿下的心思,姜华自认还是把握得很准的。

    不过是个风寒,竟陪了一夜;焦尾琴送了,也不敢催着要听;怕人家不高兴,求到皇后娘娘那里,非要破例留宿高阳王主,讨人家欢心。

    看来太子自己也不是很明白,对自身的变化竟浑然不觉,难怪搅事的人不懂。

    这倒不是姜华揣测出来的,皇后娘娘递给他的话便是明证——宫里出来的消息,说让姜华看着,“别让太子犯糊涂,留心太子妃”。

    姜华哪敢留心?都说太子殿下的脾气不好,太子妃的倔劲儿更难伺候。二人尚未圆房的事姜华一清二楚,可就是不敢告诉皇后娘娘。

    倘若皇后知道太子早就乱了方寸,哪还能容得下太子妃?

    太子妃一旦出事,谁知道太子会不会念着多年情份,能不能饶过他?

    太子本就讨厌嚼舌根,关于太子妃的闲话更是不能说。即使散谣的人沉不住气,不知死活地自己跑去告诉太子,他也还要推说未曾听闻。

    因此外头传得十分热闹,武承肃只是不知,晚膳仍是在八凤殿用的。

    用完膳武承肃也没立即就走,到书房盯着焦尾琴看,站了好半晌也不说话。

    阳筠不知他犯什么痴病,但总不能就这么晾着他,见武承肃盯着琴发呆,还以为他在想关于舞衣的传言。阳筠打定主意,把心一横,主动问武承肃是否要听琴。

    “嗯?”

    武承肃有些意外,他倒是想听琴,也想问问那日中午的琴声是否阳筠所奏,弹的可是这“焦尾”,然而阳筠自请,他是无论如何没料到的。

    盯着焦尾琴,武承肃不禁又忆起过往,接着便想起楚奉仪的事情来,到最后也不知怎么,竟想到了阳冀夫妇之死。

    他仿佛看到了两个女童,较小那个哭闹不停,较大的不停安慰小的,人前露出坚强的模样,人后总是郁郁寡欢,连睡觉也不敢哭出声,只能趁着如厕的时候偷偷抹泪。

    阳筠见他仍是发呆,便微笑着又问了一遍:“太子殿下要听琴么?”

    武承肃犹豫了一下,笑道:

    “不了。你们平日晚上做什么?我凑个趣儿,消食了就走。”

    阳筠本也不想动琴,只是见武承肃盯着琴看,以为他是在想白纻舞衣的事,心道若他开口相询反倒不妙,不如用弹琴挡一下,也好试探武承肃态度。

    他若欣欣然,让她奏琴来听,那么眼下暂可放心——传言要么还没到武承肃耳中,要么是他根本不在意。

    他若冷脸拒绝,阳筠可要好好打算了。

    哪想到武承肃态度竟和蔼起来,琴也不说听,直要给她们凑趣儿。

    如此看来阳筠暂可心安。只不知太子今日吃错了什么药,前几次他都拐弯抹角想听琴,如今她难得主动问起,他反倒不接茬了。

    莫非真是送到嘴里的吃着不香甜?

    阳筠有些气苦,这样吊得人七上八下的,还赖在这里不走了。

    心里再不乐意,阳筠面上也不露一分,笑着对武承肃说了句“太子殿下可别嫌闷”,让人拿过日间绣的帕子来。

    阳筠把装针线绷子的竹篾筐子往高几上一放,自己坐在正殿的胡椅上,慢悠悠地绣起兰花来。

    阳筱有些傻眼,平日这会儿正是她胡闹的时候,如今太子殿下坐在这里,她还能继续闹腾不成?

    印儿回身取了根蜡烛,在鹤形烛台上高高插了,燃好了轻轻放在阳筠身旁的高几上,想趁机给阳筠使眼色,阳筠却根本不抬头。

    阳筱见状,干脆取了剪刀满屋子剪灯花。

    才剪到印儿方才端过来的蜡烛,阳筠就嗔了一句:

    “别在这捣乱!灯影子晃得我眼花,上一边剪去!”

    阳筱“哦”了一声,探头看了看阳筠绣的兰花,喜道:

    “姐姐刺绣的功夫可比从前好了呢!”

    阳筠闻言脸上一红,这点活计比别人家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可能也不如,妹妹倒嚷得欢。阳筠瞥了武承肃一眼,见他脸上挂着笑往这边看,不禁愈发害臊了,索性低着头专心绣花,当旁人全不在。

    武承肃将阳筠的窘态看在眼里,心中竟流过一阵暖意,他忍不住起身去看,却发现阳筠的针线实在蹩脚。

    武承肃的影子投在帕子上,阳筠哪能不知。她心念微动,忽然收了针,把绣针往缎面针包上一插,转身把绷着的帕子和针包一齐丢在筐里。

    “每晚就这些乐趣,太子殿下可还要看么?”阳筠微笑着直视武承肃。

    他不过是来看绣花,还没开始评论,她就这般排斥,武承肃觉得阳筠脸皮儿倒是真薄,而他则是八凤殿的不速之客。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讪讪然。孽都是自己作下的,虽然早知道阳筠难哄,心中却仍有三分恼她不留情面。

    方才那句分明就是逐客令,还赖着不走也是无趣。最恨的便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武承肃只说回去看文书,下了八凤殿台阶直朝着宜秋宫去了。

    姜华心中暗暗着急,想要出言相劝又不敢开口。离宜秋宫还有十几步时,武承肃忽然停住,转身回崇仁殿去了。

    有宜秋宫看门的内侍看到太子往这边来,心里一阵欢天喜地。太子来不来的,原与他无甚关联,只是太子殿下每次过来,良娣娘娘都喜欢打赏服侍的。

    难得的是他值夜瞅见了,这报信之功就是他的,眼瞅着还有二十来步,小内侍哪还等得及,一溜烟跑进去给卫良娣报喜去了。

    其余几个值夜的恨自己没报信的眼尖,正在心里埋怨着,忽见太子殿下转身走了。不少人立即喜形于色,等着看报信的内侍倒霉。

    卫良娣知道武承肃去了八凤殿,但不知是去兴师问罪,还是太子殿下竟不忌讳。正坐立不安间,忽听小内侍报说殿下来了,卫良娣只觉浑身畅快,急忙便要出门迎接。

    然而在院子里站了半天,卫良娣也没见武承肃进来,叫来门口的人一问才知太子都到了门口,突然又打道回府了。

    报信的小内侍膝盖一软,“扑通”一声跪下来,使劲儿磕了好几个头。

    那些看门的哪里顾及卫良娣的感受,见良娣娘娘白等一场,脸上气得惨白,都只记得让方才占尖儿的小内侍倒霉,一人一句,连太子离宜秋宫明明只剩十几步都说了,还有添油加醋说不到十步的,气得卫良娣直喊“掌嘴”。

    就因为想落井下石,几个看门的结结实实地挨了十几个嘴巴,想邀功的小内侍却只是磕头请罪,皮儿都没磕破一点就完了。

    卫良娣气得几乎一宿没睡,好在有医官的药吊着,身子没出大毛病。饶是药材供着,之后几天还是流了不少血下来。

    第二日天没亮,武承肃从八凤殿出来、在宜秋宫门口“转了一圈”的事就传开了。东宫里关于白纻舞衣的消息一下子就没了,好像从没存在过一般。

    阳筠听说后,让钏儿去衣库院要些细纻回来。

    ;